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66节
“我愿作为特使,商议赔偿之事。”
哈费思请求。
朱允炆凝眸,看向徐辉祖、铁铉等人。
铁铉站出来,直截了当地说:“所谓特使,不过是个传话之人罢了。皇上,臣以为,鞑靼不过是借谈判之名,拖延时日,蓄养力量。若鞑靼真有心思臣服,当遣来主事之人,可做主之人来京师。”
哈费思握了握拳头。
没错,阿鲁台被三次火器打晕了,生怕明军追到胪朐河再一顿火器,所以先借此机会拖延一段时间,至少谈判期间可以麻痹大明,不让其深入草原。
至于谈判多久,那就看需要了。路那么远,来回一趟几个月,谈个三五年也很正常。
可明廷里面的人精得很,他们根本就不上当。
朱允炆微微点头,严厉地说:“鞑靼杀了大明军民,大明还不想与你们商议赔偿事宜。你应该很清楚,大明不是前宋,何况,这里不是商议赔偿的地方。”
哈费思有些迷茫,听不懂朱允炆的意思。
铁铉、杨荣等人听懂了。
朱允炆的意思是,前宋商议赔偿事宜,基本上都是在吃了败仗或无力作战的时候,但大明有实力作战,也不打算在吃亏的时候商议这些,要商议,也得等大明收拾了你们之后,换个地方,比如胪朐河,比如和林,坐一起再商议赔偿大明的协议。
哈费思没有完成使命,这不是他的能力问题,而是大明没有意愿。
瓦剌的把秃孛罗看清楚了朱允炆与明廷的意图,他们在养着鞑靼,养着这个敌人来加强军备!
听说河套那里已经出现了大明的新城,不知道这群人用什么办法做到的,鞑靼主力都吃了点亏,最后无奈逃遁胪朐河。
现在的大明和明军,是越来越看不透了。鞑靼可不弱,面对大明偏军都只能跑路,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无论如何,现在瓦剌都不会得罪大明。
哈费思退了下去,看来想要拖住大明,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此时,日本使臣僧人阿祖走了出来,恭恭敬敬行礼,然后拿出国书:“幕府敬仰天朝日久,今日得见天子,实乃大幸。今送上国书,愿结好天朝,成为天朝之下藩属之国,永不冒犯,还请天子怜悯国小民弱,不发杀机,留我等一条生路。”
通事接过国书,转给内侍,内侍递给朱允炆。
国书是足利义持口述,僧人翻译代笔,以汉字写成。
朱允炆看着国书,感觉有些恶心。
足利义持简直是不要脸啊。
他说以前不敬大明的事都是足利义满时期发生的,现在足利义满死了,他的时代换了人,幕府换了新的管事人,愿意全心全意臣服,你想要啥,金子有一点,给你,银子有一点也给你,美女,给你。
话里话外,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大明爸爸,别打我,其他好商量。
足利义持的国书尽显卑微,透着一股子哀求,若是其他皇帝看了,估计心软也就答应了,可朱允炆不是一般皇帝,作为对日本民族有着极深认识的帝王,很清楚一点,这个民族骨子里记仇,别看现在弯腰鞠躬多恭敬,但低头的一瞬间,就可能在想,等我强大了就弄死你们!
记仇,隐忍,残暴,无耻,这就是大和民族骨子里的东西,这些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在他们的历史之中,处处可见!
这群人越是低三下四,他日越是报复的猛烈!
朱允炆从国书的卑微里看到了幕府歇斯底里的不甘与超出常人的隐忍!
虽然足利义满比历史上晚死了半年让朱允炆有些意外,但他最终还是死了,足利义持相对足利义满而言是弱小的,但这无改于大明对日本国的态度。
无论谁主事幕府,大明都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隐患,消除这群垃圾。
想认大明当爸爸?
抱歉,不认识你妈。
朱允炆将足利义持的国书丢了下去,冰冷地说:“来人啊,带日本细作上来,让所有人看看,日本国是如何两面三刀!”
阿祖、肥富、日野美子慌了。
殿前侍卫提着李秀姬、李秀师,丢到了大殿之上,哗啦啦的铁链声让人发颤。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被赶走了
李秀姬、李秀师的运气不太好,刺探情报刺探到大明头上,结果被水师于朝鲜松京绑走,审讯之下交代了个清楚。
水师抓的俘虏,自然是不可能交给朝鲜。
安全局对这两个人很感兴趣,得到授权之后,将人要了过来。朱允炆本想着用这两个人告诉朝臣日本国的狼子野心,可没成想,人还没用上,日本使臣先跑到金陵来了。
足利义持打的主意很精明,带国书,送礼物,委曲求全,这都给你下跪了,你作为礼仪之邦,泱泱大国,不能没有容人之量。
那么多使臣都看着呢,若大明连这点事都不答应,依旧要攻伐日本国,那就是好大武功,肆意扩张,其他国家可都要小心点大明。
这是一种软胁迫外交,和你不答应我就跪着不起来一个道理。
朱允炆说:不起来是吧,那就一直跪着。
李坚站了出来,声色俱厉多地对各国使臣说:“这两人是日本细作,刺探朝鲜与大明山川河流、城防卫所等情报,为水师抓获!李秀姬,你来说,是谁派遣你们刺探情报的,刺探情报又是为何?”
李秀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也没有武士道精神,见有人问,生怕又被折磨,连忙交代:“我们是奉足利义满的征召,足利义持秘密安排进入朝鲜的,日本国正在集结大军,准备北征朝鲜,占据朝鲜之后,抢占大明东北,之后破关南下,控制北平至黄河一线,用三年时间,占据整个大明!”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朝鲜使臣几乎气炸了,什么玩意,竟想要灭了朝鲜国?
好啊,足利幕府,你们行!
回去之后就告诉国王李芳远,让你们好看!
内阁大臣解缙、杨士奇,兵部尚书铁铉、侍郎杨荣等等,虽然知晓足利幕府有野心,可三年占据大明还是第一次听说!
占城使臣捂着额头,没想到日本国竟是如此疯狂,三年吃掉大明,呵呵,你小子到底懂不懂历史,翻翻历史书看看,蒙古消灭宋朝用了多少年,你比蒙古人还牛啊。这群个子不高,奸诈猥琐的家伙脑洞是不是也太大了,莫不是海水喝多了?
满剌加使臣也瞪大眼,想想大明的无敌水师,想想大明的大阅兵,不知道日本国哪里生出来的自信,竟然想在三年内占据大明?
把秃孛罗也不敢想象,帖木儿纵横天下的骑兵都倒在了大明脚下,你们这一群连战马都没几匹的倭人,竟狂傲到三年占据大明?
娘的,这群人说话都不带脑子的吗?马哈木、阿鲁台都不敢说出这样的话啊,你足利义满、足利义持算什么东西……
徐辉祖走了出来,冰冷地看着阿祖、肥富等人:“一面口口声声说要臣服,一面派遣细作刺探情报,口出狂言,这就是足利幕府的真面目?”
阿祖连忙说:“不是真的,她们一定是假冒的!”
“假冒?呵,若这两个人不够,我们还有其他倭人,使臣要想见的话,不妨跟着去安全局走一趟!”
李坚愤然喊道。
阿祖有些不知所措。
足利幕府确实派遣了大量细作调查情报,好为战争做准备,下达命令的是足利义满,但具体执行与安排的人却是足利义持,这就是用福岛的水也洗不干净啊。
肥富见形势不利,解释道:“这些都是太政大臣足利义满安排的,继任者足利义持一心向往和平,愿与大明修好万世。我等带国书而来,是为了消除误会。如今愿奉送赔礼,还请天朝宽宏,日本国愿年年朝贡,岁岁称臣,绝不冒犯。”
朱允炆摇了摇头,冷冷地说:“既然露出了你们的野心和爪牙,就别急着收回去。别有用心的臣服,隐忍待发的野狗,不配做大明藩属国。告诉足利义持,阳江的血干了,但朕心头的伤疤还没抚平,让他做好准备吧。”
日野美子听着一旁人的翻译,见事情闹崩,站出来呱啦一番。
通事翻译:“我愿侍奉天子,换日本国子民平安。”
朱允炆摆了摆手:“不请自来,朕不杀你们已是宽宏,就不要用这种手段恶心朕了。回去吧,想三年吞掉大明,那就张开嘴,露出你们的獠牙,看看你们的胃口有多大!”
阿祖、肥富还想说话,却被礼官给请了出去,李秀姬、李秀师也被殿前侍卫给架走。
奉天殿内很是安静。
朱允炆看着众使臣,严肃地说:“大明向往和平,与诸国平安无事多年,这一点你们是见证了的。可偏偏有东海岛国屡兴倭寇进犯,又有吞我大明之心,朕岂能容忍?万望诸国,内治太平,外结友好,勿兴风波,招来祸事。”
众使臣纷纷答应。
上酒菜,礼乐舞蹈,气氛才缓和许多。
南洋诸国其实也看明白了,大明确实很想在南洋表示存在,但在拥有渤泥岛大片领土之后,就已没了征战南洋的需求与渴望。
退一万步,大明真想扩张,你也拦不住,人家有那个实力,但这些年来,始终都没主动进攻过哪一个国家,反而是调和不同国家的纷争,维持南洋平衡。
这一点,是时间检验了的。
至于日本国,大明想打那就去打吧,没人会同情它,一个支持陈祖义海贼团的国家,一个想要吃掉朝鲜,狂傲到三年打下大明的国家,被灭了也是自找的。
阿祖、肥富、日野美子等人很伤心,这好不容易到了大明京师,眼看着要过除夕,过元旦了,会同馆竟也不留人。
不留人,你们留我们的箱子干嘛,那可是一箱箱的金、银。
吕嵩摇头,什么箱子,什么金银,我们没看到,赶紧走,别耽误大明热热闹闹过年。雄武成来了啊,那他们交给你们了……
日本使臣就这样,偷偷摸摸地来,又匆匆忙忙走,留下了一堆箱子,却没有带走一张纸片,直接被水师运走,目的地,自然是朝鲜市舶司。
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顺便帮帮大明,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帮你们偷渡的。
大明十一年的钟声在一场瑞雪中传开。
国庆日,朱允炆一如既往出现在无数人的关注之下,只不过这一次地址有些特殊,不是在国子监、教场,而是选择在了大报恩寺内的英烈碑广场。
而在这一日,能进入英烈碑广场的,也不再是毫无限制,而是朝廷遴选出来的人员,既有百姓、耆老,也有商贾士子,无论是谁,都是受邀前往。
这种安排,并非只是防范阴兵与白莲教徒,而是英烈碑广场空间实在有限,它无法同时容纳上万人。
这一日,朱允炆在英烈碑下,摆上了最好的酒,新型粮食等祭品,发表了《铭记英烈,方有未来》的演讲,对牺牲的英烈给出了高度的肯定与评价,并号召官员、百姓监督,一定要将朝廷关于英烈的祭奠事宜做到位,对于英烈家眷,更需要关怀、照顾。
提升英烈及其家眷的社会地位,让世人形成纪念英烈的习惯,看似寻常,不过是新军之策的延伸罢了。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卫所制存在缺陷,军籍制、户籍制的改革正在激烈的讨论之中,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事,一旦破除军籍制,如何保障兵源就成了最紧迫的问题。
建文朝没有席卷几万人的大案,也不太可能发配大量犯人补充卫所,况且这些发配的大部分也没啥战力,去了卫所还浪费粮食。
徐辉祖认为,破解军籍制,本身就是破除卫所制,要补充兵源,唯一的办法就是招募兵力。
招募制度是好的,能保障军队战力,但问题是,大规模的招募制必然冲击卫所制,那卫所还要不要种地,要不要军屯?
都招募兵走职业兵路线了,再让他们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是不是不太合适?若没有卫所军屯,朝廷能不能解决这部分军粮缺口,能不能解决这部分财政缺口,又关系到户部。
这是牵一点而动整个大明的大事,自朱允炆提出至今,五军都督府、户部、内阁就争论不休,尚没有形成一个可行方略。
而新良种的丰收,则为破局提供了可能。谁都可以预想,用不了五年,新粮种将大范围种植,而伴随着垦荒田亩增加,水利工程完善,粮食大丰收已逐渐会成为定局。
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卫所完全可以将屯田转出去,交给军士家眷、商人、百姓等,卫所军兵彻底独立出去,不再隶属于土地,专门接受军事训练,随时保持战斗力,这也为整编制军士轮换提供便利。
这一次,朱允炆没有发表执政方向的演讲,却在建文报上刊登了一则演讲稿,名为《教育与科技,土地与粮食》。
在这一篇文稿中,朱允炆明确了建文十一年的执政内容,即继续抓教育,推科技,提升粮食产量。让人意外的是,时隔多年,朝廷再一次提起土地兼并问题,并明确彻查不规范土地流转,非法土地兼并。
这让许多大户、勋贵紧张起来,一个个开始盘问自家到底有多少地,怎么来的,有没有合法手续,有没有偷税漏税……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对太子的考校
建文初年,朱允炆将抑制土地兼作为朝廷新策,借着洪武朝残留的血腥味,以强横的君权推行全国,无数官员、士绅、大族损失惨重。
哈费思请求。
朱允炆凝眸,看向徐辉祖、铁铉等人。
铁铉站出来,直截了当地说:“所谓特使,不过是个传话之人罢了。皇上,臣以为,鞑靼不过是借谈判之名,拖延时日,蓄养力量。若鞑靼真有心思臣服,当遣来主事之人,可做主之人来京师。”
哈费思握了握拳头。
没错,阿鲁台被三次火器打晕了,生怕明军追到胪朐河再一顿火器,所以先借此机会拖延一段时间,至少谈判期间可以麻痹大明,不让其深入草原。
至于谈判多久,那就看需要了。路那么远,来回一趟几个月,谈个三五年也很正常。
可明廷里面的人精得很,他们根本就不上当。
朱允炆微微点头,严厉地说:“鞑靼杀了大明军民,大明还不想与你们商议赔偿事宜。你应该很清楚,大明不是前宋,何况,这里不是商议赔偿的地方。”
哈费思有些迷茫,听不懂朱允炆的意思。
铁铉、杨荣等人听懂了。
朱允炆的意思是,前宋商议赔偿事宜,基本上都是在吃了败仗或无力作战的时候,但大明有实力作战,也不打算在吃亏的时候商议这些,要商议,也得等大明收拾了你们之后,换个地方,比如胪朐河,比如和林,坐一起再商议赔偿大明的协议。
哈费思没有完成使命,这不是他的能力问题,而是大明没有意愿。
瓦剌的把秃孛罗看清楚了朱允炆与明廷的意图,他们在养着鞑靼,养着这个敌人来加强军备!
听说河套那里已经出现了大明的新城,不知道这群人用什么办法做到的,鞑靼主力都吃了点亏,最后无奈逃遁胪朐河。
现在的大明和明军,是越来越看不透了。鞑靼可不弱,面对大明偏军都只能跑路,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无论如何,现在瓦剌都不会得罪大明。
哈费思退了下去,看来想要拖住大明,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此时,日本使臣僧人阿祖走了出来,恭恭敬敬行礼,然后拿出国书:“幕府敬仰天朝日久,今日得见天子,实乃大幸。今送上国书,愿结好天朝,成为天朝之下藩属之国,永不冒犯,还请天子怜悯国小民弱,不发杀机,留我等一条生路。”
通事接过国书,转给内侍,内侍递给朱允炆。
国书是足利义持口述,僧人翻译代笔,以汉字写成。
朱允炆看着国书,感觉有些恶心。
足利义持简直是不要脸啊。
他说以前不敬大明的事都是足利义满时期发生的,现在足利义满死了,他的时代换了人,幕府换了新的管事人,愿意全心全意臣服,你想要啥,金子有一点,给你,银子有一点也给你,美女,给你。
话里话外,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大明爸爸,别打我,其他好商量。
足利义持的国书尽显卑微,透着一股子哀求,若是其他皇帝看了,估计心软也就答应了,可朱允炆不是一般皇帝,作为对日本民族有着极深认识的帝王,很清楚一点,这个民族骨子里记仇,别看现在弯腰鞠躬多恭敬,但低头的一瞬间,就可能在想,等我强大了就弄死你们!
记仇,隐忍,残暴,无耻,这就是大和民族骨子里的东西,这些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在他们的历史之中,处处可见!
这群人越是低三下四,他日越是报复的猛烈!
朱允炆从国书的卑微里看到了幕府歇斯底里的不甘与超出常人的隐忍!
虽然足利义满比历史上晚死了半年让朱允炆有些意外,但他最终还是死了,足利义持相对足利义满而言是弱小的,但这无改于大明对日本国的态度。
无论谁主事幕府,大明都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隐患,消除这群垃圾。
想认大明当爸爸?
抱歉,不认识你妈。
朱允炆将足利义持的国书丢了下去,冰冷地说:“来人啊,带日本细作上来,让所有人看看,日本国是如何两面三刀!”
阿祖、肥富、日野美子慌了。
殿前侍卫提着李秀姬、李秀师,丢到了大殿之上,哗啦啦的铁链声让人发颤。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被赶走了
李秀姬、李秀师的运气不太好,刺探情报刺探到大明头上,结果被水师于朝鲜松京绑走,审讯之下交代了个清楚。
水师抓的俘虏,自然是不可能交给朝鲜。
安全局对这两个人很感兴趣,得到授权之后,将人要了过来。朱允炆本想着用这两个人告诉朝臣日本国的狼子野心,可没成想,人还没用上,日本使臣先跑到金陵来了。
足利义持打的主意很精明,带国书,送礼物,委曲求全,这都给你下跪了,你作为礼仪之邦,泱泱大国,不能没有容人之量。
那么多使臣都看着呢,若大明连这点事都不答应,依旧要攻伐日本国,那就是好大武功,肆意扩张,其他国家可都要小心点大明。
这是一种软胁迫外交,和你不答应我就跪着不起来一个道理。
朱允炆说:不起来是吧,那就一直跪着。
李坚站了出来,声色俱厉多地对各国使臣说:“这两人是日本细作,刺探朝鲜与大明山川河流、城防卫所等情报,为水师抓获!李秀姬,你来说,是谁派遣你们刺探情报的,刺探情报又是为何?”
李秀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也没有武士道精神,见有人问,生怕又被折磨,连忙交代:“我们是奉足利义满的征召,足利义持秘密安排进入朝鲜的,日本国正在集结大军,准备北征朝鲜,占据朝鲜之后,抢占大明东北,之后破关南下,控制北平至黄河一线,用三年时间,占据整个大明!”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朝鲜使臣几乎气炸了,什么玩意,竟想要灭了朝鲜国?
好啊,足利幕府,你们行!
回去之后就告诉国王李芳远,让你们好看!
内阁大臣解缙、杨士奇,兵部尚书铁铉、侍郎杨荣等等,虽然知晓足利幕府有野心,可三年占据大明还是第一次听说!
占城使臣捂着额头,没想到日本国竟是如此疯狂,三年吃掉大明,呵呵,你小子到底懂不懂历史,翻翻历史书看看,蒙古消灭宋朝用了多少年,你比蒙古人还牛啊。这群个子不高,奸诈猥琐的家伙脑洞是不是也太大了,莫不是海水喝多了?
满剌加使臣也瞪大眼,想想大明的无敌水师,想想大明的大阅兵,不知道日本国哪里生出来的自信,竟然想在三年内占据大明?
把秃孛罗也不敢想象,帖木儿纵横天下的骑兵都倒在了大明脚下,你们这一群连战马都没几匹的倭人,竟狂傲到三年占据大明?
娘的,这群人说话都不带脑子的吗?马哈木、阿鲁台都不敢说出这样的话啊,你足利义满、足利义持算什么东西……
徐辉祖走了出来,冰冷地看着阿祖、肥富等人:“一面口口声声说要臣服,一面派遣细作刺探情报,口出狂言,这就是足利幕府的真面目?”
阿祖连忙说:“不是真的,她们一定是假冒的!”
“假冒?呵,若这两个人不够,我们还有其他倭人,使臣要想见的话,不妨跟着去安全局走一趟!”
李坚愤然喊道。
阿祖有些不知所措。
足利幕府确实派遣了大量细作调查情报,好为战争做准备,下达命令的是足利义满,但具体执行与安排的人却是足利义持,这就是用福岛的水也洗不干净啊。
肥富见形势不利,解释道:“这些都是太政大臣足利义满安排的,继任者足利义持一心向往和平,愿与大明修好万世。我等带国书而来,是为了消除误会。如今愿奉送赔礼,还请天朝宽宏,日本国愿年年朝贡,岁岁称臣,绝不冒犯。”
朱允炆摇了摇头,冷冷地说:“既然露出了你们的野心和爪牙,就别急着收回去。别有用心的臣服,隐忍待发的野狗,不配做大明藩属国。告诉足利义持,阳江的血干了,但朕心头的伤疤还没抚平,让他做好准备吧。”
日野美子听着一旁人的翻译,见事情闹崩,站出来呱啦一番。
通事翻译:“我愿侍奉天子,换日本国子民平安。”
朱允炆摆了摆手:“不请自来,朕不杀你们已是宽宏,就不要用这种手段恶心朕了。回去吧,想三年吞掉大明,那就张开嘴,露出你们的獠牙,看看你们的胃口有多大!”
阿祖、肥富还想说话,却被礼官给请了出去,李秀姬、李秀师也被殿前侍卫给架走。
奉天殿内很是安静。
朱允炆看着众使臣,严肃地说:“大明向往和平,与诸国平安无事多年,这一点你们是见证了的。可偏偏有东海岛国屡兴倭寇进犯,又有吞我大明之心,朕岂能容忍?万望诸国,内治太平,外结友好,勿兴风波,招来祸事。”
众使臣纷纷答应。
上酒菜,礼乐舞蹈,气氛才缓和许多。
南洋诸国其实也看明白了,大明确实很想在南洋表示存在,但在拥有渤泥岛大片领土之后,就已没了征战南洋的需求与渴望。
退一万步,大明真想扩张,你也拦不住,人家有那个实力,但这些年来,始终都没主动进攻过哪一个国家,反而是调和不同国家的纷争,维持南洋平衡。
这一点,是时间检验了的。
至于日本国,大明想打那就去打吧,没人会同情它,一个支持陈祖义海贼团的国家,一个想要吃掉朝鲜,狂傲到三年打下大明的国家,被灭了也是自找的。
阿祖、肥富、日野美子等人很伤心,这好不容易到了大明京师,眼看着要过除夕,过元旦了,会同馆竟也不留人。
不留人,你们留我们的箱子干嘛,那可是一箱箱的金、银。
吕嵩摇头,什么箱子,什么金银,我们没看到,赶紧走,别耽误大明热热闹闹过年。雄武成来了啊,那他们交给你们了……
日本使臣就这样,偷偷摸摸地来,又匆匆忙忙走,留下了一堆箱子,却没有带走一张纸片,直接被水师运走,目的地,自然是朝鲜市舶司。
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顺便帮帮大明,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帮你们偷渡的。
大明十一年的钟声在一场瑞雪中传开。
国庆日,朱允炆一如既往出现在无数人的关注之下,只不过这一次地址有些特殊,不是在国子监、教场,而是选择在了大报恩寺内的英烈碑广场。
而在这一日,能进入英烈碑广场的,也不再是毫无限制,而是朝廷遴选出来的人员,既有百姓、耆老,也有商贾士子,无论是谁,都是受邀前往。
这种安排,并非只是防范阴兵与白莲教徒,而是英烈碑广场空间实在有限,它无法同时容纳上万人。
这一日,朱允炆在英烈碑下,摆上了最好的酒,新型粮食等祭品,发表了《铭记英烈,方有未来》的演讲,对牺牲的英烈给出了高度的肯定与评价,并号召官员、百姓监督,一定要将朝廷关于英烈的祭奠事宜做到位,对于英烈家眷,更需要关怀、照顾。
提升英烈及其家眷的社会地位,让世人形成纪念英烈的习惯,看似寻常,不过是新军之策的延伸罢了。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卫所制存在缺陷,军籍制、户籍制的改革正在激烈的讨论之中,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事,一旦破除军籍制,如何保障兵源就成了最紧迫的问题。
建文朝没有席卷几万人的大案,也不太可能发配大量犯人补充卫所,况且这些发配的大部分也没啥战力,去了卫所还浪费粮食。
徐辉祖认为,破解军籍制,本身就是破除卫所制,要补充兵源,唯一的办法就是招募兵力。
招募制度是好的,能保障军队战力,但问题是,大规模的招募制必然冲击卫所制,那卫所还要不要种地,要不要军屯?
都招募兵走职业兵路线了,再让他们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是不是不太合适?若没有卫所军屯,朝廷能不能解决这部分军粮缺口,能不能解决这部分财政缺口,又关系到户部。
这是牵一点而动整个大明的大事,自朱允炆提出至今,五军都督府、户部、内阁就争论不休,尚没有形成一个可行方略。
而新良种的丰收,则为破局提供了可能。谁都可以预想,用不了五年,新粮种将大范围种植,而伴随着垦荒田亩增加,水利工程完善,粮食大丰收已逐渐会成为定局。
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卫所完全可以将屯田转出去,交给军士家眷、商人、百姓等,卫所军兵彻底独立出去,不再隶属于土地,专门接受军事训练,随时保持战斗力,这也为整编制军士轮换提供便利。
这一次,朱允炆没有发表执政方向的演讲,却在建文报上刊登了一则演讲稿,名为《教育与科技,土地与粮食》。
在这一篇文稿中,朱允炆明确了建文十一年的执政内容,即继续抓教育,推科技,提升粮食产量。让人意外的是,时隔多年,朝廷再一次提起土地兼并问题,并明确彻查不规范土地流转,非法土地兼并。
这让许多大户、勋贵紧张起来,一个个开始盘问自家到底有多少地,怎么来的,有没有合法手续,有没有偷税漏税……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对太子的考校
建文初年,朱允炆将抑制土地兼作为朝廷新策,借着洪武朝残留的血腥味,以强横的君权推行全国,无数官员、士绅、大族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