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1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亮时分,一千艘漕运船只与商船已征调到岸,两千辆马车也已出现在扬州军营。
  粮食,马草,军械,盔甲,御寒衣物,开始从一座座仓库之中调拨出来。
  中午时分,扬州府、淮安府卫所军士,抽出一万人,就地转化为后勤兵,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河道、混凝土官道,将粮食等搬运至船、马车之上。
  傍晚时。
  朱允炆的旨意传入京军大营,整装待发的五万军队在徐凯、华聚、徐膺绪的带领之下,先行前往北平军营。
  五万军士,分三路奔赴北平。
  一路水运,走河道,一万五千军士。
  一路陆运,轻骑兵,一万骑兵。
  一路海运,乘留京六艘宝船,三十艘大福船,两万五千军士。
  大明的战争潜力在这一刻展现出令人恐惧的力量,只十二个时辰,五万兵力就开始了投送,而整个过程中,除了征调了一批商船外,连一个百姓都没有征调!
  而所有的粮草物资,似乎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就连金陵最大的金川门外的粮仓都没打开过。分散在各地的粮仓,如同一个个不起眼的节点,为大军快速行军提供了可能。
  平坦而笔直的混凝土道路,更是为轻骑兵的行军提供了便利。
  龙江船厂、马鞍山船厂将最新的十五艘刚刚完成海试的铁船交付水师都督府,李坚直接坐在了后湖的十里走廊上,不给够火药弹就不走了。
  耍流氓的李坚赢了,经二炮局奏报,朱允炆批准开启狮子山的火药仓库,将封存起来的火药弹交付水师。
  李坚看着一箱箱火药弹被搬出来,有些毛骨悚然。
  没有人知道狮子山什么时候挖出了这么多山洞,也没有人知道山里面挖了多深,多大空间,只知道这里是科技局的地盘。
  李坚知道,科技局先于二炮局成立,但也清楚,二炮局后来居上,成为了大明最核心的火器研究与制造基地,自那之后,科技局就衰落了,和兵仗局差不多,有作用,但不耀眼。
  可谁能想到,这群人不动声色,竟然挖出了一座大型火药库?怪不得朱允炆不担心水师抽调走大量火器弹药,感情他手中还握着一批火药弹。
  或许,狮子山之外,还有狮子山……
  李坚惊叹于朱允炆的谋划,也震惊于这些机密是如何做到的保密!
  一批火器、火药弹,秘密送入铁船之上,天黑时,开始启航。
  与此同时,朝廷开始节衣缩食,催促地方夏税,趁着夏收刚刚结束,加快粮仓储备。
  六月二十二日。
  辽东都司张辅的奏报通过蒸汽机船只,昼夜不停行进三千里送达京师。
  朵颜卫调动军队,蠢蠢欲动的消息被证实。
  夏元吉提议暂停北平新都营造,以抽调民力担负运输,同时节省财政。
  朱允炆不准。
  夏元吉再提议发国债,经朱允炆慎重考虑之后,批准。
  大明开始了第二次国债,规模达到了八百万贯,京城三百万贯,苏州、杭州、开封、北平等地分去五百万贯。
  如此庞大的国债规模,说明夏元吉已经再做最坏的打算。
  无数人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京军调动,罕见的催缴夏税,大国债发行,京官自减一半俸禄等,都说明情况不同寻常。
  这一日,建文报登载了一条看似不起眼,却影响无数人的消息:
  混凝土道路,商、民只准行用两侧,中间一丈半宽道路不许用。
  沈一元坐在扬州,盯着建文报,看向沈修德,沉重地说:“看来,朝廷要有大动作了。”
  沈修德目光中透着不安,轻声说:“父亲,一个朝鲜战事,不需要如此大动静吧?连混凝土道路都开始让出来部分,这是专门为驿使传递消息所用吧?”
  沈一元放下报纸,看向有些阴暗的天空:“一个朝鲜,可当不得朝廷如此。若是我没有猜错,不是鞑靼,就是瓦剌,一定有一方在动作着什么。”
  “他们想要攻打大明?”
  沈修德瞪大眼,有些不敢相信。
  沈一元呵呵笑了笑:“人作出决定,是很奇怪的过程。可能是为了利益,可能是为了一口气,也可能是被人影响。就像那常百业,如此精明的一个人,不也因为用人不当,瓦剌那里失策过?还有他想要做朝鲜买卖,结果呢,呵呵,现在朝鲜哪里还有什么买卖可言。”
  “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会犯错。是人,都会下错棋。哪怕是再高明的棋手,也会下出昏招。咱们就看着吧,若真有人挑衅大明,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没了瓦剌与鞑靼,行商将会更加安全。”
  沈修德见父亲颇有些高兴,不由地说:“父亲,鞑靼与瓦剌已经休养生息十几年,其实力不容小觑吧。若真乱起来,朝廷会不会……”
  沈一元摇了摇头,目光中透着睿智的光:“你在国子监学了些什么,想想吧,在国子监革制的那一天开始,大明已经凌驾于残喘的鞑靼与瓦剌之上。只有无知的人,才会小看大明的实力。鞑靼、瓦剌、兀良哈,毕竟在塞外,看不到大明日新月异,还留有洪武朝时的错觉……”
  夜色昏暗,星光微茫。
  汉城城外,一片片黑影,如一堵墙,推向城墙方向。
  城墙之上,钟声大作。
  惨烈而血腥的战斗,终于在夜色之中拉开!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汉城死战
  想要吃饭,就得拼命。
  想要活着,还得拼命。
  斯波义重、细川赖元、畠山基国等下达了命令:
  攻城。
  近十万幕府与地方护国军队投入了这一晚的作战之中,密密麻麻的军队,涌动在汉城城外,伴随着一声嘹亮的军令,缓缓涌动前进的军队瞬间变得波涛汹涌。
  如决堤之水,奔腾而去!
  如惊雷横空,滚滚而至!
  南城墙之上,义安公李和一身盔甲,手握钢刀,鬓发皆白,老脸中透着死志,看了看左右副将朴虎、李焕,走出一步,对南城守城将士喊道:“诸位,我死之后,朴虎指挥,朴虎死,李焕指挥!副将死绝,还有佥节制使,同佥节制使!”
  “人在城在!人可死,城不可失!为了朝鲜王朝不灭,为了无数百姓!为了能活下去,我们唯有拼死一战!抽出你们的刀,握紧你们手中的长枪,弓箭手准备!”
  李和看着倭军不断接近,距城池已不到百步,手一挥,厉声喊:“放!”
  箭雨飞。
  天色更暗。
  伴随着一道道弧线,箭落,惨叫声刹那响起。
  李和看着倭军,哪怕是三轮弓箭覆杀百步,死伤数百也不退。
  一根根长长的圆木被抬着接近城墙,在木头两侧,安装有一条条棍子,似“丰”字状,只不过底部端设有三角支架。
  “这就是倭军的攻城器械?”
  李和有些震惊。
  这算啥,连个梯子都不算。
  斯波义重、畠山基国等人也没办法,手中粮食就这么多,准备时间短,实在是没空打造攻城梯。再说了,现在打的是汉城,不是原州。
  李芳远很想迁都汉城,原本想着建两年搬家,可看看大明金陵城,那个高大,那个壮观,索性就将汉城不断加高加固,盘算着过几年迁都汉城。
  可没成想,家还没搬,倭军先来了。
  此时的汉城城墙高三丈,这个高度一般的小型梯子已经够不着了,而大梯子需要更长时间制造,砍木头也得需要时间不是……
  倭军缺的就是时间,倭军想的是,规规矩矩打造梯子更是来不及,索性拼凑一下,只要有踩的东西,能抓的东西,不就能爬到城墙上去?
  梯子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爬上去,打下城池。当然,工期紧,梯子没弄好,摔死几个,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倭军抵达了城下,“丰”梯立在城墙之下,刚好可以靠到垛口外,还没开始爬城墙,就被从城墙上丢下的板砖、石头给砸死、砸伤。
  长弓手逼近城墙五十步内,开始展现出强大的杀伤力,而野蛮冲锋,悍不畏死的倭军也在如蚂蚁一般爬在城墙之外!
  城墙内外,箭雨纷飞,死伤无数。
  城墙上下,刀光血影,浓血残肢。
  残月露了出来,时不时捂住眼睛,不忍细看,又止不住好奇,透过云层的缝隙,小心地窥视着。
  这里上演的是恐怖片。
  月亮如一个害怕的女孩。
  惨叫的声音震彻原野。
  李和指挥着作战,对于城墙防守的方案并不满意,但也清楚,据守城外不现实。
  城北的北汉山、道峰山、鹰峰是一道屏障,只是守不住了,东北、东南、西南也有地利,但没人敢在城外与倭军作战!
  被动的防守,被动的作战,拼的只能是生死的意志!
  城外的倭军持续攻城两个时辰,丢下无数尸体,终于收兵退了回去。
  李和抬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下令救治伤亡军士,整顿城防,补充兵力。
  就在汉城守军松了一口气,刚刚休息一个时辰,倭军再度攻来,势头竟比第一次更为猛烈!
  只不过城高的优势,确实有利防守。
  倭军想要爬上高城墙,需要更多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则是要命的,城墙之上的军士完全可以更从容应对。
  在丢了千余具尸体之后,倭军再次退走。
  即将破晓时,倭军再度发起进攻!
  至太阳高悬时,李和已极度疲惫,城墙上的军士也已疲惫不堪。从昨晚至此时,倭军先后发动了六次进攻,皆被汉城守军击退!
  众人好不容易休息一会,城外又出现了一批倭军!
  李和睁着发红的眼睛,下令军士作战。
  搏杀到此时,已无什么可要说,也无多少指挥。
  该射箭的射箭,该丢滚木的丢滚木,该用长枪捅杀的捅杀!
  残酷到无需语言。
  如行尸走肉,麻木的动作。
  当黄昏到来时,李和看着再度杀来的倭军,头有些胀痛,强忍着站起来,对身旁的朴虎吩咐了两句话,然后转至城楼之中。
  当李和再走出来时,人变得更挺拔,傲然地站在城墙之上。
  无数军士看到了这一幕,看到了这个坚强无畏的老人,每个人都得到了勇气,得到了鼓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