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暗流
洪承畴的预料没有错,南阳府城被流寇攻陷的消息,被皇上压下来了,这个时候正是剿灭流寇的关键时刻,不能够乱了自身的阵脚,可是曹文诏及其麾下三千关宁铁骑陨落、流寇进入湖广的奏折送到朝廷之后,震怒之下的皇上都忍不住了。
皇上想到的很多,当初都察院御史张溥和张采提出让洪承畴统领剿灭流寇事宜,内阁首辅温体仁也表示了支持,为了朝廷的平衡,皇上默许了这个决定,将郑勋睿调任陕西巡抚,可几个月时间过去,等来的就是这个结局,这是皇上难以接受的。
曹文诏的骁勇,皇上是清楚的,就算是面对后金鞑子,也是毫无畏惧的,其陨落的消息,对皇上的打击是很大的。
早朝的时候,奏折被公开了,一时间众多的文武大臣都很是沉默,没有谁说话,这样的情形让皇上感觉到奇怪,他的怒气没有地方发泄,只能够是质询兵部和都察院,兵部尚书张凤翼异常惶恐,却无可辩驳。
都察院,实际主持都察院事宜的左佥都御史马士英很是郁闷。
都察院的地位崇高,左右都御史是正二品的品阶,左右副都御使是正三品的品阶,都是朝廷的高官了,不过这些职务,基本都是兼职,不具体负责都察院的事宜,譬如说左副都御史郑勋睿,出任陕西巡抚,右副都御使唐世济,出任湖广巡抚等等,真正负责都察院日常事情的,一般都是左佥都御史。
都察院的事情也很是特殊,专事弹劾和监督官吏,这就让上下级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是那么明确,譬如说都察院最为强悍的力量,就是监察御史了,足足一百来人,这些监察御史虽然只是正七品的品阶,却因为职责特殊,受到了满朝文武的敬重。
换句话说,马士英的话语,那些倔强的监察御史,不一定听从。
崇祯五年的时候,马士英就在都察院任职了,期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是清楚的,就说这次剿灭流寇的事宜,人家郑勋睿做的好好的,张溥和张采两个监察御史,偏偏要弹劾,举荐洪承畴完成最后的攻击,结果半年时间过去,大明最为骁勇的总兵曹文诏殒命,麾下三千关宁铁骑陨落,南阳府城被攻陷,流寇进入湖广。
当然这不能够说是张溥和张采两人的责任,毕竟决定这么大的事情,远非两个监察御史所能够决定下来的,内阁肯定是赞同的,可不管怎么说,都是张溥和张采两人的提议。
这里面的缘由,马士英当然知道,张溥和张采等人,与郑勋睿是格格不入的,完全对立的,当初眼看着流寇就要被剿灭了,这么大的功劳,不能够让郑勋睿获取,所以举荐洪承畴负责,偏偏内阁也有这样的看法,所以郑勋睿出任了陕西巡抚。
马士英为人很是谨慎,尽管说在早朝的时候,遭遇了皇上的训斥,他也不会轻易的责备张溥和张采两人,要知道这两人的背后,可是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东林党、复社和应社,不知道笼络了多少的读书人,如此庞大的力量,马士英可不想招惹。
思来想去,马士英只能够装聋作哑,反正兵部顶在前面,再说弹劾是都察院的权力,不管对错如何,最终的决策不是都察院。
公房之内,张溥和张采两人的神情不是很好,大部分同僚看向他们的神色,都不是很自然,其中原因,两人心知肚明,要不是两人顶着监察御史的官职,只怕早就遭遇到责罚,不过两人无所谓,他们只是提议者,背后有人暗中运作,而且此次曹文诏殒命、南阳府城被流寇攻陷,背后也有人暗地里告诫了他们,不要惊慌,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张溥和张采还是有些担心的,他们当初提出来的弹劾奏折,经过了深思熟虑,可立足点是流寇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很快就会被剿灭,谁知道他们的立足点根本不对,流寇远没有到崩溃的边缘,半年时间过去,反而度过了难关,朝着湖广方向发展了。
出头鸟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流寇逃离生天,最为强悍的曹文诏总兵陨落,很多人会将责任怪到他们两人的身上。
休沐的时间到了,张溥和张采两人并肩离开都察院,没有顾及到背后的议论和目光。
吏部主事吴伟业早就备好了酒菜,等候众人的到来。
张溥、张采、杨彝、龚鼎孳、吴昌时等人先后到来。
就过三巡之后,张溥首先开口了。
“唉,真的是没有想到啊,曹总兵陨落了,洪大人没有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反而让流寇进入了湖广,就连皇上都震怒了。”
张溥说完之后,杨彝不屑一顾的开口了。
“天如,没有必要唉声叹气,这战场上的事情,没有谁能够保证,胜败乃兵家常事,我注意过了,洪大人在山西的时候,斩杀了好几万的流寇,这不能够说不是功劳吧,曹总兵尽管陨落,可也斩杀了好几万的流寇,进入到湖广的流寇,人数不过几万人而已,想必洪大人会率领大军,在湖广境内彻底剿灭流寇的。”
杨彝的语气,让吴伟业有些忍不住了,严格说来,身为复社成员的吴伟业,这些时间进行了反思,他感觉到张溥、杨彝、张采等人的做法,完全不是从朝廷的角度出发,更不是从公正的角度出发,而是想方设法的对付郑勋睿,可是从建功立业方面来说,这些人是远远比不上郑勋睿的,这就好比是站着的人看着弯腰做事情的人,还要从中找出漏洞,趁机打翻别人,这样的情形是很可怕的,若是所有人都这样做,那朝廷还有什么希望,大明还有什么出路,最终不是大家都跟着完蛋吗。
吴伟业已经感觉到,张溥、杨彝、张采、龚鼎孳等人,已经将个人恩怨摆在最前面,为了实现个人的目的,不惜损害朝廷的利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打倒郑勋睿。
“子常兄的话语,我不能够接受,曹总兵乃是我朝最为强悍的将军之一,可以与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其勇猛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其麾下的三千关宁铁骑,更是我朝最为骁勇的军队,面对后金鞑子毫无畏惧,就是这最为骁勇的将军和军士,全军覆灭了,我看过奏折,流寇有十余万人,为什么独独安排三千将士前去阻击,洪大人麾下的七万大军,哪怕分出一万将士前去阻击,都不会造成如今之局面。”
吴伟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谁都没有开口,杨彝的脸微微红了。
“再说南阳府城被攻陷,流寇逃窜的方向,洪承畴大人与河南巡抚王铎大人,都是知晓的,我本不懂军事,可也知道在流寇可能经过的地方,布下重兵的,至少需要护卫城池,让流寇得不到任何的补给,可情况恰恰相反,河南卫所军队的军士,悉数都集中在开封、郑州与荥阳一带,导致南阳府城的守卫空虚,被流寇抓住了机会。。。”
吴伟业说完之后,杨彝再次开口了。
“竣公,无需这么激动,洪大人和王大人如何思索的,不是我们能够妄断的事情,至于说排兵布阵方面的安排,更非我等能够揣测的。”
吴伟业看了一眼杨彝,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也没有开口回答,这前后的比较能够说明一切的问题,当初郑勋睿做的很不错了,众人偏偏要鸡蛋里面挑骨头,如今洪承畴和王铎明显做错了,却还要掩饰,这种双重的标准,如何能够服人。
身为吴伟业的启蒙恩师,张溥当然知道吴伟业的想法,也知道杨彝的解释异常牵强,无法让人心服,一直以来,他都注意吴伟业的表现,发现吴伟业的确有一些变化,似乎是在慢慢淡出这个圈子,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够出现的。
“竣公,你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也如此的思索过,不过子常兄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洪大人已经组织大军进入湖广,尾随追击流寇了,我相信凭着洪大人的睿智,是一定能够彻底剿灭流寇的。”
一直都有些冲动的龚鼎孳,这个时候也开口了。
“哼,当初郑勋睿就不该让流寇进入到山西去。。。”
“寿开,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如此的场合,不要乱说。”
张溥忍不住训斥龚鼎孳了,一面扭头看着吴伟业的表情。
吴伟业的表情,让他的心开始下沉,关键是其眼神,变得越来越淡漠,看向众人似乎有了陌生的感觉。
龚鼎孳不服气,但看着众人的眼神,也不好开口说话了,他胸中憋着的一股气没有地方出,只好一口气喝下杯子里的酒,站起身来说身体不适,提前告辞了。
性格一向暴躁的张采,居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低头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接下来的气氛,就变得冷淡了,大家几乎没有了什么话语,默默喝酒,这场酒宴,很快就散去了,不足半个时辰。
皇上想到的很多,当初都察院御史张溥和张采提出让洪承畴统领剿灭流寇事宜,内阁首辅温体仁也表示了支持,为了朝廷的平衡,皇上默许了这个决定,将郑勋睿调任陕西巡抚,可几个月时间过去,等来的就是这个结局,这是皇上难以接受的。
曹文诏的骁勇,皇上是清楚的,就算是面对后金鞑子,也是毫无畏惧的,其陨落的消息,对皇上的打击是很大的。
早朝的时候,奏折被公开了,一时间众多的文武大臣都很是沉默,没有谁说话,这样的情形让皇上感觉到奇怪,他的怒气没有地方发泄,只能够是质询兵部和都察院,兵部尚书张凤翼异常惶恐,却无可辩驳。
都察院,实际主持都察院事宜的左佥都御史马士英很是郁闷。
都察院的地位崇高,左右都御史是正二品的品阶,左右副都御使是正三品的品阶,都是朝廷的高官了,不过这些职务,基本都是兼职,不具体负责都察院的事宜,譬如说左副都御史郑勋睿,出任陕西巡抚,右副都御使唐世济,出任湖广巡抚等等,真正负责都察院日常事情的,一般都是左佥都御史。
都察院的事情也很是特殊,专事弹劾和监督官吏,这就让上下级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是那么明确,譬如说都察院最为强悍的力量,就是监察御史了,足足一百来人,这些监察御史虽然只是正七品的品阶,却因为职责特殊,受到了满朝文武的敬重。
换句话说,马士英的话语,那些倔强的监察御史,不一定听从。
崇祯五年的时候,马士英就在都察院任职了,期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是清楚的,就说这次剿灭流寇的事宜,人家郑勋睿做的好好的,张溥和张采两个监察御史,偏偏要弹劾,举荐洪承畴完成最后的攻击,结果半年时间过去,大明最为骁勇的总兵曹文诏殒命,麾下三千关宁铁骑陨落,南阳府城被攻陷,流寇进入湖广。
当然这不能够说是张溥和张采两人的责任,毕竟决定这么大的事情,远非两个监察御史所能够决定下来的,内阁肯定是赞同的,可不管怎么说,都是张溥和张采两人的提议。
这里面的缘由,马士英当然知道,张溥和张采等人,与郑勋睿是格格不入的,完全对立的,当初眼看着流寇就要被剿灭了,这么大的功劳,不能够让郑勋睿获取,所以举荐洪承畴负责,偏偏内阁也有这样的看法,所以郑勋睿出任了陕西巡抚。
马士英为人很是谨慎,尽管说在早朝的时候,遭遇了皇上的训斥,他也不会轻易的责备张溥和张采两人,要知道这两人的背后,可是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东林党、复社和应社,不知道笼络了多少的读书人,如此庞大的力量,马士英可不想招惹。
思来想去,马士英只能够装聋作哑,反正兵部顶在前面,再说弹劾是都察院的权力,不管对错如何,最终的决策不是都察院。
公房之内,张溥和张采两人的神情不是很好,大部分同僚看向他们的神色,都不是很自然,其中原因,两人心知肚明,要不是两人顶着监察御史的官职,只怕早就遭遇到责罚,不过两人无所谓,他们只是提议者,背后有人暗中运作,而且此次曹文诏殒命、南阳府城被流寇攻陷,背后也有人暗地里告诫了他们,不要惊慌,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张溥和张采还是有些担心的,他们当初提出来的弹劾奏折,经过了深思熟虑,可立足点是流寇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很快就会被剿灭,谁知道他们的立足点根本不对,流寇远没有到崩溃的边缘,半年时间过去,反而度过了难关,朝着湖广方向发展了。
出头鸟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流寇逃离生天,最为强悍的曹文诏总兵陨落,很多人会将责任怪到他们两人的身上。
休沐的时间到了,张溥和张采两人并肩离开都察院,没有顾及到背后的议论和目光。
吏部主事吴伟业早就备好了酒菜,等候众人的到来。
张溥、张采、杨彝、龚鼎孳、吴昌时等人先后到来。
就过三巡之后,张溥首先开口了。
“唉,真的是没有想到啊,曹总兵陨落了,洪大人没有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反而让流寇进入了湖广,就连皇上都震怒了。”
张溥说完之后,杨彝不屑一顾的开口了。
“天如,没有必要唉声叹气,这战场上的事情,没有谁能够保证,胜败乃兵家常事,我注意过了,洪大人在山西的时候,斩杀了好几万的流寇,这不能够说不是功劳吧,曹总兵尽管陨落,可也斩杀了好几万的流寇,进入到湖广的流寇,人数不过几万人而已,想必洪大人会率领大军,在湖广境内彻底剿灭流寇的。”
杨彝的语气,让吴伟业有些忍不住了,严格说来,身为复社成员的吴伟业,这些时间进行了反思,他感觉到张溥、杨彝、张采等人的做法,完全不是从朝廷的角度出发,更不是从公正的角度出发,而是想方设法的对付郑勋睿,可是从建功立业方面来说,这些人是远远比不上郑勋睿的,这就好比是站着的人看着弯腰做事情的人,还要从中找出漏洞,趁机打翻别人,这样的情形是很可怕的,若是所有人都这样做,那朝廷还有什么希望,大明还有什么出路,最终不是大家都跟着完蛋吗。
吴伟业已经感觉到,张溥、杨彝、张采、龚鼎孳等人,已经将个人恩怨摆在最前面,为了实现个人的目的,不惜损害朝廷的利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打倒郑勋睿。
“子常兄的话语,我不能够接受,曹总兵乃是我朝最为强悍的将军之一,可以与后金鞑子面对面厮杀,其勇猛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其麾下的三千关宁铁骑,更是我朝最为骁勇的军队,面对后金鞑子毫无畏惧,就是这最为骁勇的将军和军士,全军覆灭了,我看过奏折,流寇有十余万人,为什么独独安排三千将士前去阻击,洪大人麾下的七万大军,哪怕分出一万将士前去阻击,都不会造成如今之局面。”
吴伟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谁都没有开口,杨彝的脸微微红了。
“再说南阳府城被攻陷,流寇逃窜的方向,洪承畴大人与河南巡抚王铎大人,都是知晓的,我本不懂军事,可也知道在流寇可能经过的地方,布下重兵的,至少需要护卫城池,让流寇得不到任何的补给,可情况恰恰相反,河南卫所军队的军士,悉数都集中在开封、郑州与荥阳一带,导致南阳府城的守卫空虚,被流寇抓住了机会。。。”
吴伟业说完之后,杨彝再次开口了。
“竣公,无需这么激动,洪大人和王大人如何思索的,不是我们能够妄断的事情,至于说排兵布阵方面的安排,更非我等能够揣测的。”
吴伟业看了一眼杨彝,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也没有开口回答,这前后的比较能够说明一切的问题,当初郑勋睿做的很不错了,众人偏偏要鸡蛋里面挑骨头,如今洪承畴和王铎明显做错了,却还要掩饰,这种双重的标准,如何能够服人。
身为吴伟业的启蒙恩师,张溥当然知道吴伟业的想法,也知道杨彝的解释异常牵强,无法让人心服,一直以来,他都注意吴伟业的表现,发现吴伟业的确有一些变化,似乎是在慢慢淡出这个圈子,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够出现的。
“竣公,你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也如此的思索过,不过子常兄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洪大人已经组织大军进入湖广,尾随追击流寇了,我相信凭着洪大人的睿智,是一定能够彻底剿灭流寇的。”
一直都有些冲动的龚鼎孳,这个时候也开口了。
“哼,当初郑勋睿就不该让流寇进入到山西去。。。”
“寿开,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如此的场合,不要乱说。”
张溥忍不住训斥龚鼎孳了,一面扭头看着吴伟业的表情。
吴伟业的表情,让他的心开始下沉,关键是其眼神,变得越来越淡漠,看向众人似乎有了陌生的感觉。
龚鼎孳不服气,但看着众人的眼神,也不好开口说话了,他胸中憋着的一股气没有地方出,只好一口气喝下杯子里的酒,站起身来说身体不适,提前告辞了。
性格一向暴躁的张采,居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低头沉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接下来的气氛,就变得冷淡了,大家几乎没有了什么话语,默默喝酒,这场酒宴,很快就散去了,不足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