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周延儒的无奈
政治博弈是残酷的,这一点周延儒非常清楚,特别是经历了朝廷之中的风波之后,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皇上性格喜怒无常,对于文武大臣有着太多的猜忌,偏偏朝廷之内党争不断,加重了皇上猜忌的心理,让内阁的日子很不好过。
此时朝廷之内的氛围,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情形了,那个时候周延儒得到了皇上高度的信任,而且皇上对太监是排斥的,朝中的大事都是内阁商议,可现在不一样了,皇上最为信任的是身边的太监,对满朝的文武大臣有着一直本能上面的抵触。
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有一点是最关键的,那就是皇上骨子里是不大信任文武大臣的,袁崇焕、温体仁、张至发等人,都是朝中的重臣,肩负不一般的职责,可惜最终的所作所为,让皇上彻底的失望,经过了这么多年,皇上遭遇到那么多的变故,对文武大臣自然是不相信了。
如今的情形更加的糟糕,皇上猜忌郑勋睿,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样的氛围之中,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压力可想而知。
周延儒对郑勋睿的感觉同样不一般,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将庶出的女儿周冰燕嫁给郑勋睿的弟弟郑凯华了,但是在皇上和郑勋睿之间,他还是要选择皇上。
周延儒曾经想着和平解决皇上对郑勋睿的猜忌,他的想法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郑勋睿调到京城来,甚至可以让郑勋睿出任内阁次辅,这样就能够名正言顺的解除郑勋睿的兵权,让皇上和朝廷直接掌控郑家军。
当然郑勋睿过于的年轻,如此的年纪出任内阁次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只要能够解决问题,那都无所谓。
可这仅仅是周延儒内心的想法,他甚至不敢提出来,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之间有着亲戚关系,这怎么可能让皇上放心,岂不是更加的猜忌。
皇上明确了态度,不会饶恕郑勋睿,这让周延儒感觉到问题复杂了,按照皇上的这种态度,恐怕郑勋睿来到京城之后,结局和熊廷弼、袁崇焕等人是差不多的。
既然皇上明确了态度,那周延儒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此关键的时刻,他已经不能够和郑勋睿之间有任何的关系了,更不可能表现出来丝毫的关心。
可周延儒非常明白,若是皇上准备强行动手,不可能达到目的。
郑家军已经控制淮北、陕西、蓬莱和复州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非常关键的地方,特别是郑勋睿直接掌控了漕运,可以说如今的情形之下,一旦郑勋睿放手为难,漕运根本无法维持了,京杭大运河若是断了漕运,北方会迅速陷入到混乱之中,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不管郑勋睿提出来什么样的条件,皇上和朝廷都是要答应的。
左思右想之后,周延儒还是硬着头皮,将自身的认识表述出来,这一点他必须要做到,哪怕皇上不要他继续出任内阁首辅。
好在王承恩是明白事理的。
王承恩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皇上的信任,权力非同一般,不过王承恩和其他的太监不一样,一直都非常的低调,而且很少出头露面,基本都是在皇上的身边,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但周延儒是清楚的,王承恩的能力绝不一般,否则不可能出任秉笔太监,而且京营提督曹化淳、掌印太监高起潜、东厂提督王德华等人,对王承恩都是尊重的,想要让这些大太监心服口服,可不仅仅是依靠皇上的信任。
在如何对付郑勋睿的事情上面,皇上派遣王承恩,与周延儒共同商议。
周延儒毫不隐讳的给王承恩说到了自身的顾虑,想不到王承恩完全表示赞同,而且王承恩还提出来了,对付郑勋睿不需要特别着急,朝廷不能够短时间之内处置郑勋睿,否则后金鞑子知晓了,说不定会再次的入关劫掠,辽东也会陷入到紧张的局势之中。
王承恩还提到了流寇,认为流寇也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必须要想办法剿灭。
王承恩提出了这些观点之后,令周延儒刮目相看,这让他明白了,王承恩为什么能够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周延儒和王承恩两人仔细商议之后,做出了决定,将郑勋睿身边的官吏逐渐调离,或者是让郑勋睿信任的官吏,保证效忠皇上,这样就能够逐步的孤立郑勋睿,解决了郑勋睿身边的文官之后,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如何的削弱郑家军的事宜。
关键还是在于孤立郑勋睿,让其身边的文官都效忠皇上,让郑勋睿失去依靠,至于说郑家军,到时候一纸诏书,让郑勋睿出任蓟辽总督,带着郑家军前去攻打后金鞑子,自然而然的就削弱了郑家军的实力,要是郑勋睿真的能够彻底打败后金鞑子,自身的损失肯定是惨重的,届时朝廷解决郑勋睿和郑家军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计谋由王承恩直接给皇上禀报,最终得到皇上的首肯。
让周延儒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太心急了,似乎想着在几天的时间,就彻底解决问题,皇上分别向陕西和南直隶派遣了御史,同时命令锦衣卫直接和史可法、马士英以及粟建成等人接触,这样的做法,肯定会惊动郑勋睿。
周延儒所料不错,秦王朱存枢以及粟建成等人没有特别明确的表态,河南巡抚文震亨直接拒绝了前往京城出任礼部左侍郎,这里面肯定是有郑勋睿的努力,这说明郑勋睿已经开始着手反击了。
周延儒和王承恩两人商议的办法很好,可以说按照这个办法逐步的实施下去,就算是郑勋睿能够明白过来,到时候也是无力回天,可惜皇上表面上同意,其实是不满意的,所以采取了毫无顾忌的近乎于直接动手的办法,这就让后面的路子变得举步维艰了。
皇上的确没有做好,可周延儒不敢说皇上错了。
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已经是进退维谷,咬着牙坚持了。
秘密的来到司礼监的时候,周延儒的脸色很不好。
王承恩看见周延儒的神情,脸上带着微笑。
“周大人,不必过于着急,咱家请大人过来,就是商议下一步该如何动作的。”
“王公公,本官主要是担心漕运啊。”
王承恩点点头,脸上依旧带着微笑。
“其实咱家和大人想到一起了,咱家也是担心漕运的事宜,要是这郑大人在漕运上面做文章,京城岂不是要受制于他了,不过这两人咱家仔细想过了,其实无所谓的,咱家觉得,郑大人若是从漕运上面做文章,说不定正是机会啊。”
周延儒有些不明白,看着王承恩,没有马上开口。
“周大人,咱家是这么看的,若是漕运遭受到干扰,皇上正好下旨,调整这漕运总督的人选,至于说将郑大人安排到什么地方,咱家也想过了,就让郑大人出任南京兵部尚书。”
周延儒愣了一下,这南京兵部尚书的职位,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知道南京可是大明的陪都,地位非同一般,而南京兵部尚书也是直接负责陪都所有事宜的,而且其还能够代表朝廷管辖南直隶所有的事宜,包括过问漕运的相关事宜。
不过稍稍思索之后,周延儒很快就明白了,他禁不住伸出了大拇指。
“王公公这一手真的是高啊,让郑勋睿出任南京兵部尚书,那就完全在朝廷的掌控之中了,朝廷加强对南京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和都察院等的控制,郑勋睿就真正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了。”
“呵呵,周大人赞誉了,是不是能够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大人的努力,咱家知道,大人在南直隶的影响是不小的,想要真正的孤立郑大人,怕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周延儒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下,他最为担心的事情,很有可能就要出现了,王承恩的意思很明确,要求他动用家族和氏族的力量,全力对付郑勋睿,这就意味着郑家和周家彻底的分崩离析,从此他与郑勋睿之间的矛盾,将无法调和了。
王承恩真的不简单,如此歹毒的计谋都能够想出来。
可周延儒不敢表现出来任何的意见,皇上并不是特别信任他周延儒,要是王承恩在皇上的耳朵边说一些坏话,那他周延儒怕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王公公说的极是,本官自然明白,只是这郑勋睿是不是会耽误漕运的事宜,那还说不定啊。”
“周大人放心,咱家可以保证,郑大人一定会在漕运上面做文章的,郑大人若是不表现出来反击的手段,那咱家还真的高看他了。”
离开司礼监,周延儒的脸色迅速变得阴沉了,王承恩的提议,已经触及到他的底线了,政治斗争若是牵涉到家人,那是异常悲惨的结局,弄得不好是整个的家族跟着遭殃,他就算是帮助皇上算计和灭掉了郑勋睿,也有很大的可能靠边站,若是注意一些,勉强能够安度晚年,要是皇上念念不忘这件事情,卸磨杀驴是有着很大可能的。
自古以来权谋之人,结局都不可能很好。
此时朝廷之内的氛围,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情形了,那个时候周延儒得到了皇上高度的信任,而且皇上对太监是排斥的,朝中的大事都是内阁商议,可现在不一样了,皇上最为信任的是身边的太监,对满朝的文武大臣有着一直本能上面的抵触。
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有一点是最关键的,那就是皇上骨子里是不大信任文武大臣的,袁崇焕、温体仁、张至发等人,都是朝中的重臣,肩负不一般的职责,可惜最终的所作所为,让皇上彻底的失望,经过了这么多年,皇上遭遇到那么多的变故,对文武大臣自然是不相信了。
如今的情形更加的糟糕,皇上猜忌郑勋睿,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样的氛围之中,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压力可想而知。
周延儒对郑勋睿的感觉同样不一般,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将庶出的女儿周冰燕嫁给郑勋睿的弟弟郑凯华了,但是在皇上和郑勋睿之间,他还是要选择皇上。
周延儒曾经想着和平解决皇上对郑勋睿的猜忌,他的想法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郑勋睿调到京城来,甚至可以让郑勋睿出任内阁次辅,这样就能够名正言顺的解除郑勋睿的兵权,让皇上和朝廷直接掌控郑家军。
当然郑勋睿过于的年轻,如此的年纪出任内阁次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只要能够解决问题,那都无所谓。
可这仅仅是周延儒内心的想法,他甚至不敢提出来,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之间有着亲戚关系,这怎么可能让皇上放心,岂不是更加的猜忌。
皇上明确了态度,不会饶恕郑勋睿,这让周延儒感觉到问题复杂了,按照皇上的这种态度,恐怕郑勋睿来到京城之后,结局和熊廷弼、袁崇焕等人是差不多的。
既然皇上明确了态度,那周延儒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如此关键的时刻,他已经不能够和郑勋睿之间有任何的关系了,更不可能表现出来丝毫的关心。
可周延儒非常明白,若是皇上准备强行动手,不可能达到目的。
郑家军已经控制淮北、陕西、蓬莱和复州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非常关键的地方,特别是郑勋睿直接掌控了漕运,可以说如今的情形之下,一旦郑勋睿放手为难,漕运根本无法维持了,京杭大运河若是断了漕运,北方会迅速陷入到混乱之中,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不管郑勋睿提出来什么样的条件,皇上和朝廷都是要答应的。
左思右想之后,周延儒还是硬着头皮,将自身的认识表述出来,这一点他必须要做到,哪怕皇上不要他继续出任内阁首辅。
好在王承恩是明白事理的。
王承恩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皇上的信任,权力非同一般,不过王承恩和其他的太监不一样,一直都非常的低调,而且很少出头露面,基本都是在皇上的身边,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但周延儒是清楚的,王承恩的能力绝不一般,否则不可能出任秉笔太监,而且京营提督曹化淳、掌印太监高起潜、东厂提督王德华等人,对王承恩都是尊重的,想要让这些大太监心服口服,可不仅仅是依靠皇上的信任。
在如何对付郑勋睿的事情上面,皇上派遣王承恩,与周延儒共同商议。
周延儒毫不隐讳的给王承恩说到了自身的顾虑,想不到王承恩完全表示赞同,而且王承恩还提出来了,对付郑勋睿不需要特别着急,朝廷不能够短时间之内处置郑勋睿,否则后金鞑子知晓了,说不定会再次的入关劫掠,辽东也会陷入到紧张的局势之中。
王承恩还提到了流寇,认为流寇也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必须要想办法剿灭。
王承恩提出了这些观点之后,令周延儒刮目相看,这让他明白了,王承恩为什么能够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周延儒和王承恩两人仔细商议之后,做出了决定,将郑勋睿身边的官吏逐渐调离,或者是让郑勋睿信任的官吏,保证效忠皇上,这样就能够逐步的孤立郑勋睿,解决了郑勋睿身边的文官之后,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如何的削弱郑家军的事宜。
关键还是在于孤立郑勋睿,让其身边的文官都效忠皇上,让郑勋睿失去依靠,至于说郑家军,到时候一纸诏书,让郑勋睿出任蓟辽总督,带着郑家军前去攻打后金鞑子,自然而然的就削弱了郑家军的实力,要是郑勋睿真的能够彻底打败后金鞑子,自身的损失肯定是惨重的,届时朝廷解决郑勋睿和郑家军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计谋由王承恩直接给皇上禀报,最终得到皇上的首肯。
让周延儒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太心急了,似乎想着在几天的时间,就彻底解决问题,皇上分别向陕西和南直隶派遣了御史,同时命令锦衣卫直接和史可法、马士英以及粟建成等人接触,这样的做法,肯定会惊动郑勋睿。
周延儒所料不错,秦王朱存枢以及粟建成等人没有特别明确的表态,河南巡抚文震亨直接拒绝了前往京城出任礼部左侍郎,这里面肯定是有郑勋睿的努力,这说明郑勋睿已经开始着手反击了。
周延儒和王承恩两人商议的办法很好,可以说按照这个办法逐步的实施下去,就算是郑勋睿能够明白过来,到时候也是无力回天,可惜皇上表面上同意,其实是不满意的,所以采取了毫无顾忌的近乎于直接动手的办法,这就让后面的路子变得举步维艰了。
皇上的确没有做好,可周延儒不敢说皇上错了。
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已经是进退维谷,咬着牙坚持了。
秘密的来到司礼监的时候,周延儒的脸色很不好。
王承恩看见周延儒的神情,脸上带着微笑。
“周大人,不必过于着急,咱家请大人过来,就是商议下一步该如何动作的。”
“王公公,本官主要是担心漕运啊。”
王承恩点点头,脸上依旧带着微笑。
“其实咱家和大人想到一起了,咱家也是担心漕运的事宜,要是这郑大人在漕运上面做文章,京城岂不是要受制于他了,不过这两人咱家仔细想过了,其实无所谓的,咱家觉得,郑大人若是从漕运上面做文章,说不定正是机会啊。”
周延儒有些不明白,看着王承恩,没有马上开口。
“周大人,咱家是这么看的,若是漕运遭受到干扰,皇上正好下旨,调整这漕运总督的人选,至于说将郑大人安排到什么地方,咱家也想过了,就让郑大人出任南京兵部尚书。”
周延儒愣了一下,这南京兵部尚书的职位,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知道南京可是大明的陪都,地位非同一般,而南京兵部尚书也是直接负责陪都所有事宜的,而且其还能够代表朝廷管辖南直隶所有的事宜,包括过问漕运的相关事宜。
不过稍稍思索之后,周延儒很快就明白了,他禁不住伸出了大拇指。
“王公公这一手真的是高啊,让郑勋睿出任南京兵部尚书,那就完全在朝廷的掌控之中了,朝廷加强对南京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和都察院等的控制,郑勋睿就真正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了。”
“呵呵,周大人赞誉了,是不是能够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大人的努力,咱家知道,大人在南直隶的影响是不小的,想要真正的孤立郑大人,怕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周延儒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下,他最为担心的事情,很有可能就要出现了,王承恩的意思很明确,要求他动用家族和氏族的力量,全力对付郑勋睿,这就意味着郑家和周家彻底的分崩离析,从此他与郑勋睿之间的矛盾,将无法调和了。
王承恩真的不简单,如此歹毒的计谋都能够想出来。
可周延儒不敢表现出来任何的意见,皇上并不是特别信任他周延儒,要是王承恩在皇上的耳朵边说一些坏话,那他周延儒怕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王公公说的极是,本官自然明白,只是这郑勋睿是不是会耽误漕运的事宜,那还说不定啊。”
“周大人放心,咱家可以保证,郑大人一定会在漕运上面做文章的,郑大人若是不表现出来反击的手段,那咱家还真的高看他了。”
离开司礼监,周延儒的脸色迅速变得阴沉了,王承恩的提议,已经触及到他的底线了,政治斗争若是牵涉到家人,那是异常悲惨的结局,弄得不好是整个的家族跟着遭殃,他就算是帮助皇上算计和灭掉了郑勋睿,也有很大的可能靠边站,若是注意一些,勉强能够安度晚年,要是皇上念念不忘这件事情,卸磨杀驴是有着很大可能的。
自古以来权谋之人,结局都不可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