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应对的办法
八旗军突然出击,绕过了松山、杏山和塔山,切断了朝廷大军的退路,这让洪承畴很是吃惊,他想不到皇太极有如此大的胆量。
洪承畴作战采取的是步步为营的方式,当然也预防了八旗军切断退路的做法,只是皇太极的胃口太大了,要知道从锦州到宁远这一百多里的范围之内,有十五万的朝廷大军,八旗军也不过是十五万人,而且朝廷大军基本都是集中在城池之中,八旗军想要进攻,难度是很大的,且八旗军突然远距离的后插,必定导致兵力分散,自身的打击力度也削弱了。
这该是要有多大的把握,才能够做出如此的决定。
斥候禀报消息之后,洪承畴没有慌张,他开始分析锦州城外的局势了,既然八旗军抽调了兵力去阻断大军的退路,那么攻打锦州的八旗军,兵力必定是不足的,此刻他完全可以率领大军驰援锦州城,只要打败了围困在锦州城外的八旗军,到时候他就可以率领十余万的朝廷法军,杀一个回马枪,彻底打败后金鞑子了。
作为一名统帅大军的蓟辽总督,洪承畴也不想失去如此好的机会。
监军杜勋也没有表示反对,从作战的指挥方面来说,杜勋距离洪承畴有着太大的差距,不可能提出来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扑、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副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悉数被召集而来。
看着这些总兵和副总兵,洪承畴脸上的神色是严峻的,内心是有些无奈的,这么长时间过去,他是领教了这些总兵的骄横,总有些自以为是,对自身有利的命令就迅速的执行,不利的命令就要讲价钱,拖延执行甚至变相的不执行。
“诸位,斥候侦查到消息,八旗军已经后插到塔山和宁远之间,切断了大军与宁远乃至于山海关等地的联系,看来皇太极的胃口很大,想着全歼我们十余万大军,可惜他皇太极空有这样的雄心,却没有这等的本事。”
“斥候没有准确侦查到穿插的八旗军总人数,不过本帅估计,人数不会少于五万人,甚至可能达到七万至八万人,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总人数不过十五万人,且以汗八旗为主,如此进攻锦州的八旗军,总人数大幅度的减少,这正好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迅速展开对锦州城外八旗军的进攻,与驻守锦州的山海关总兵祖大寿联合起来,里应外合,就能够彻底打败八旗军,一旦我们取得了作战的胜利,就可以回头收拾宁远一带的八旗军了。。。”
洪承畴没有注意到,大同总兵王扑和山海关总兵马科的神色微微有些变化。
这是一个巨大的疏忽。
“松山留守五千军士,其余七万大军,明日一早出发,赶赴距离锦州乳山岗,准备与八旗军的决战,七万大军务必在两日之内抵达乳山岗,有违令者,行军法。”
“战场无情,军法更是无情,本帅有言在先,凡是临阵脱逃者,定斩不饶。”
。。。
部署完毕,诸多的总兵全部散去。
洪承畴独自一人对着地图沉思,这一战至关重要,目前尚无法通知驻扎在锦州城内的祖大寿,不过大军一旦与八旗军展开厮杀,那么城墙之上的军士是一定能够看见的,到了那个时候,祖大寿就可以率领大军出城厮杀了,到时候两路大军联合起来,一定能够打败八旗军,退一步说,就算是不能够彻底打败八旗军,至少也能够解除锦州城池的危险。
八旗军驻扎在宁远和塔山之间,那就让他们去驻扎,等到大军开始回撤的时候,就是这一路八旗军的末日了,不过若是这些八旗军提前撤离,洪承畴也不会命令大军前去追击,毕竟此番作战的目的不一样,主要还是将八旗军彻底驱逐出锦州的范围。
就在洪承畴沉思的时候,监军杜勋进来了。
洪承畴抬头,发现杜勋的神色很是严肃。
杜勋以前是宣府的监军,此番成为了十余万大军的监军,无疑是得到提拔了,此战若是能够打得好,杜勋无疑会成为司礼监的太监。
杜勋已经四十多岁了,没有多大的能力,骨气也是一般般,不过很会察言观色,善于揣摩人心,这让他能够左右逢源,步步高升。
刚刚洪承畴下达命令的时候,杜勋一直都在暗处观察,看到了一些细节,这令他隐隐的有些担心,毕竟此番的战斗,也牵涉到他的前途。
“监军大人,有什么事情吗。”
或许是看见杜勋的神情有些不对,洪承畴索性直接开口询问了。
杜勋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大帅,咱家刚刚听到发布的命令了,咱家还是有些担心啊。”
洪承畴微微皱了皱眉,对于这个杜勋,他的印象一般,好在这个杜勋不会干扰他有关作战的部署,这就足够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洪承畴和杜勋之间的配合表面看是不错的。
“大帅,咱家总是觉得总兵大人不是想着全身心奋力杀敌。。。”
杜勋说的很是委婉,这句话解释过来的意思,就是诸多的总兵不想作战,可能会在战斗开始的时候出现意外。
其实洪承畴又何尝愿意此时此刻与八旗军决战,毕竟这种赌注压得太大了,要知道朝廷大军一直都是处于有利的地位,譬如说从粮草的消耗方面来说,朝廷大军可以依托山海关作为总的后勤基地,源源不断将粮草运送到锦州、宁远等城池,而皇太极则需要从沈阳等地调集大量的粮草,仅仅从这一点来说,八旗军就有着难以承受的消耗。
洪承畴当然知道诸位总兵不愿意直面八旗军,明明朝廷大军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恐金症,却因为中原局势的动荡不安,被迫出城与八旗军厮杀,放弃了原有的优势,这样的事情放到谁的身上,都不免有怨气的。
不过洪承畴可不能够和杜勋发脾气,要知道监军是能够动摇主帅地位的。
“监军大人,出现此等的情况,本官认为是很正常的,毕竟面对面与八旗军厮杀,存在很大的危险,到时候军士的伤亡会很多,诸位总兵都是长时间与下面的军士在一起,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损失,内心是有些不舒服的,此战之后,本官还要给朝廷建议,多考虑到边军的利益,也让他们能够安心。”
杜勋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也不再提及此事,毕竟大战在即,若是过多强调诸多总兵的士气问题,未免影响到大军整个的士气。
相关的部署很快展开,洪承畴要求大军携带维持一个月时间左右的粮草,尽管这样会影响到大军的行军速度,但他还是要强调,与八旗军的作战,不能够指望一战就结束了,很有可能是多次的厮杀,若是到时候粮草不济,那一切都完了。
为了能够保证大军粮草的充足,洪承畴再次下达了命令,要求驻扎在松山和杏山城池之内的军士,必须要全力保证塔山城池内粮食的运送,一旦大军需要粮草,则需要在十天之内运抵,以保证大军能够全身心的作战。
下达命令的同时,洪承畴再次派遣五千军士,秘密前往塔山城,加强塔山城池的守卫,毕竟大军的粮草都集中在塔山,那里的安全是需要绝对保证的。
一切准备完毕之后,洪承畴决定让监军杜勋留在松山城内,指挥驻扎在这里的一万大军,这样他率领大军前往锦州作战,可以没有什么拖累。
杜勋也同意驻守在松山城池之内,毕竟守护在这里是相对安全的,不必要直接面对八旗军,当然守卫在松山,任务也是艰巨的,这里是大军的依托,一旦大军的厮杀出现相持的状态,甚至是出现失利的局面,第一个撤离的地方就是松山。
崇祯十五年三月初一,洪承畴率领七万大军从松山出发,前往距离锦州城七里地左右的乳山岗。
一路上行军,没有遭遇到什么后金鞑子,也没有遇见像样的抵抗。
这让洪承畴更加相信自身的判断,那就是八旗军调拨了大量的兵力前往宁远城和塔山之间,试图堵住大军的退路,故而皇太极不可能安排过多的八旗军守卫在松山到锦州之间这块地方了,八旗军应该是驻扎在锦州城外,正在对锦州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斥候侦查到的消息也是如此。
三月初三,洪承畴率领的七万大军,抵达了乳山岗。
在详细勘察了乳山岗的地形之后,洪承畴再次做出了调整,他将所有的步卒都安排在乳山岗的正面,将骑兵安排在乳山岗的东、南、西三个方向,以步卒迎战八旗军,以骑兵展开大规模的冲锋,一次来撕破八旗军的阵线。
一切安排完毕,洪承畴已经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这一次的战斗,洪承畴有着充足的信心,他记得以前几次打败流寇,也是这样的心态,看样子这一次是能够真正的打败八旗军,彻底解决辽西面临的危局了。
洪承畴作战采取的是步步为营的方式,当然也预防了八旗军切断退路的做法,只是皇太极的胃口太大了,要知道从锦州到宁远这一百多里的范围之内,有十五万的朝廷大军,八旗军也不过是十五万人,而且朝廷大军基本都是集中在城池之中,八旗军想要进攻,难度是很大的,且八旗军突然远距离的后插,必定导致兵力分散,自身的打击力度也削弱了。
这该是要有多大的把握,才能够做出如此的决定。
斥候禀报消息之后,洪承畴没有慌张,他开始分析锦州城外的局势了,既然八旗军抽调了兵力去阻断大军的退路,那么攻打锦州的八旗军,兵力必定是不足的,此刻他完全可以率领大军驰援锦州城,只要打败了围困在锦州城外的八旗军,到时候他就可以率领十余万的朝廷法军,杀一个回马枪,彻底打败后金鞑子了。
作为一名统帅大军的蓟辽总督,洪承畴也不想失去如此好的机会。
监军杜勋也没有表示反对,从作战的指挥方面来说,杜勋距离洪承畴有着太大的差距,不可能提出来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扑、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副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悉数被召集而来。
看着这些总兵和副总兵,洪承畴脸上的神色是严峻的,内心是有些无奈的,这么长时间过去,他是领教了这些总兵的骄横,总有些自以为是,对自身有利的命令就迅速的执行,不利的命令就要讲价钱,拖延执行甚至变相的不执行。
“诸位,斥候侦查到消息,八旗军已经后插到塔山和宁远之间,切断了大军与宁远乃至于山海关等地的联系,看来皇太极的胃口很大,想着全歼我们十余万大军,可惜他皇太极空有这样的雄心,却没有这等的本事。”
“斥候没有准确侦查到穿插的八旗军总人数,不过本帅估计,人数不会少于五万人,甚至可能达到七万至八万人,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总人数不过十五万人,且以汗八旗为主,如此进攻锦州的八旗军,总人数大幅度的减少,这正好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迅速展开对锦州城外八旗军的进攻,与驻守锦州的山海关总兵祖大寿联合起来,里应外合,就能够彻底打败八旗军,一旦我们取得了作战的胜利,就可以回头收拾宁远一带的八旗军了。。。”
洪承畴没有注意到,大同总兵王扑和山海关总兵马科的神色微微有些变化。
这是一个巨大的疏忽。
“松山留守五千军士,其余七万大军,明日一早出发,赶赴距离锦州乳山岗,准备与八旗军的决战,七万大军务必在两日之内抵达乳山岗,有违令者,行军法。”
“战场无情,军法更是无情,本帅有言在先,凡是临阵脱逃者,定斩不饶。”
。。。
部署完毕,诸多的总兵全部散去。
洪承畴独自一人对着地图沉思,这一战至关重要,目前尚无法通知驻扎在锦州城内的祖大寿,不过大军一旦与八旗军展开厮杀,那么城墙之上的军士是一定能够看见的,到了那个时候,祖大寿就可以率领大军出城厮杀了,到时候两路大军联合起来,一定能够打败八旗军,退一步说,就算是不能够彻底打败八旗军,至少也能够解除锦州城池的危险。
八旗军驻扎在宁远和塔山之间,那就让他们去驻扎,等到大军开始回撤的时候,就是这一路八旗军的末日了,不过若是这些八旗军提前撤离,洪承畴也不会命令大军前去追击,毕竟此番作战的目的不一样,主要还是将八旗军彻底驱逐出锦州的范围。
就在洪承畴沉思的时候,监军杜勋进来了。
洪承畴抬头,发现杜勋的神色很是严肃。
杜勋以前是宣府的监军,此番成为了十余万大军的监军,无疑是得到提拔了,此战若是能够打得好,杜勋无疑会成为司礼监的太监。
杜勋已经四十多岁了,没有多大的能力,骨气也是一般般,不过很会察言观色,善于揣摩人心,这让他能够左右逢源,步步高升。
刚刚洪承畴下达命令的时候,杜勋一直都在暗处观察,看到了一些细节,这令他隐隐的有些担心,毕竟此番的战斗,也牵涉到他的前途。
“监军大人,有什么事情吗。”
或许是看见杜勋的神情有些不对,洪承畴索性直接开口询问了。
杜勋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大帅,咱家刚刚听到发布的命令了,咱家还是有些担心啊。”
洪承畴微微皱了皱眉,对于这个杜勋,他的印象一般,好在这个杜勋不会干扰他有关作战的部署,这就足够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洪承畴和杜勋之间的配合表面看是不错的。
“大帅,咱家总是觉得总兵大人不是想着全身心奋力杀敌。。。”
杜勋说的很是委婉,这句话解释过来的意思,就是诸多的总兵不想作战,可能会在战斗开始的时候出现意外。
其实洪承畴又何尝愿意此时此刻与八旗军决战,毕竟这种赌注压得太大了,要知道朝廷大军一直都是处于有利的地位,譬如说从粮草的消耗方面来说,朝廷大军可以依托山海关作为总的后勤基地,源源不断将粮草运送到锦州、宁远等城池,而皇太极则需要从沈阳等地调集大量的粮草,仅仅从这一点来说,八旗军就有着难以承受的消耗。
洪承畴当然知道诸位总兵不愿意直面八旗军,明明朝廷大军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恐金症,却因为中原局势的动荡不安,被迫出城与八旗军厮杀,放弃了原有的优势,这样的事情放到谁的身上,都不免有怨气的。
不过洪承畴可不能够和杜勋发脾气,要知道监军是能够动摇主帅地位的。
“监军大人,出现此等的情况,本官认为是很正常的,毕竟面对面与八旗军厮杀,存在很大的危险,到时候军士的伤亡会很多,诸位总兵都是长时间与下面的军士在一起,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损失,内心是有些不舒服的,此战之后,本官还要给朝廷建议,多考虑到边军的利益,也让他们能够安心。”
杜勋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也不再提及此事,毕竟大战在即,若是过多强调诸多总兵的士气问题,未免影响到大军整个的士气。
相关的部署很快展开,洪承畴要求大军携带维持一个月时间左右的粮草,尽管这样会影响到大军的行军速度,但他还是要强调,与八旗军的作战,不能够指望一战就结束了,很有可能是多次的厮杀,若是到时候粮草不济,那一切都完了。
为了能够保证大军粮草的充足,洪承畴再次下达了命令,要求驻扎在松山和杏山城池之内的军士,必须要全力保证塔山城池内粮食的运送,一旦大军需要粮草,则需要在十天之内运抵,以保证大军能够全身心的作战。
下达命令的同时,洪承畴再次派遣五千军士,秘密前往塔山城,加强塔山城池的守卫,毕竟大军的粮草都集中在塔山,那里的安全是需要绝对保证的。
一切准备完毕之后,洪承畴决定让监军杜勋留在松山城内,指挥驻扎在这里的一万大军,这样他率领大军前往锦州作战,可以没有什么拖累。
杜勋也同意驻守在松山城池之内,毕竟守护在这里是相对安全的,不必要直接面对八旗军,当然守卫在松山,任务也是艰巨的,这里是大军的依托,一旦大军的厮杀出现相持的状态,甚至是出现失利的局面,第一个撤离的地方就是松山。
崇祯十五年三月初一,洪承畴率领七万大军从松山出发,前往距离锦州城七里地左右的乳山岗。
一路上行军,没有遭遇到什么后金鞑子,也没有遇见像样的抵抗。
这让洪承畴更加相信自身的判断,那就是八旗军调拨了大量的兵力前往宁远城和塔山之间,试图堵住大军的退路,故而皇太极不可能安排过多的八旗军守卫在松山到锦州之间这块地方了,八旗军应该是驻扎在锦州城外,正在对锦州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斥候侦查到的消息也是如此。
三月初三,洪承畴率领的七万大军,抵达了乳山岗。
在详细勘察了乳山岗的地形之后,洪承畴再次做出了调整,他将所有的步卒都安排在乳山岗的正面,将骑兵安排在乳山岗的东、南、西三个方向,以步卒迎战八旗军,以骑兵展开大规模的冲锋,一次来撕破八旗军的阵线。
一切安排完毕,洪承畴已经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这一次的战斗,洪承畴有着充足的信心,他记得以前几次打败流寇,也是这样的心态,看样子这一次是能够真正的打败八旗军,彻底解决辽西面临的危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