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高起潜的贡献
在郑勋睿看来,登基称帝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毕竟郑家军的实力摆在那里,可是在周延儒、文震亨、杨廷枢、甘学阔、杨一鹏、熊文灿等大明王朝的老臣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郑勋睿登基称帝必须要有合法性。
儒家思想统领中原和南方,就算是皇上和朝廷也不能够与之抗衡,这是一座压在所有人心里的大山,搬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何况儒家思想有着很多合理的地方,礼义仁智信是对为人做人的最高层次的总结。
李自成虽说也准备登基称帝,可绝大部分的读书人对其是不在乎的,打心眼里看不起,称呼其为流寇的地方比比皆是,恐怕李自成真的登基称帝了,也会面临极大的困难,遭到数不清的反对和讽刺,但郑勋睿不一样,绝非李自成可以比拟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民间就出现了传闻,说是朱由检留下了遗嘱,不过这遗嘱究竟是什么,那是绝密,不是寻常百姓可以知道的。
不过有一件事情传开了,那就是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前,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司礼监太监高起潜以及商贾段宗奎曾经在皇上身边,这些人应该知道皇上的遗旨。
杨廷枢和文震亨领着高起潜进入文渊阁的时候,郑勋睿有些奇怪。
皇宫里面的太监,被李自成斩杀了一些,可大部分的太监活下来了,这要感谢原司礼监太监、京营提督曹化淳,因为曹化淳打开了内城的城门,迎候李自成进入内城,故而李自成对太监没有大开杀戒。
郑家军掌控京城之后,着力稳定京城的局势,且郑家军的秋毫无犯,让京城迅速稳定下来,郑家军的强悍,京城百信亲眼见到,内心也安定了很多,只不过没有人打出什么标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写。
稳定下来的人群,也包括皇宫的太监。
郑勋睿没有斩杀李自成的亲眷,而是将他们转移出了皇宫,放到其他的地方安置,这让太监和宫女更加的放心,人家连李自成的亲眷都不杀,更不会动他们了。
郑勋睿对太监的感觉是奇怪的,穿越的他憎恶太监的存在,倒不是憎恨太监,而是憎恨这种让人自宫的制度,这皇上为了保证后宫的纯洁,居然让男人自宫后进入皇宫服务,这种做法缺乏人性,最终会被历史无情淘汰。
太监不完全是坏人,历史上太监名气最大的是唐朝和明朝,为什么不用多说。
郑勋睿肯定不会杀掉这些太监,也不会重用和相信太监,他的儿子郑瀚宇以及侄儿郑坤宇的身边,就没有一个太监。
太监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不能够全盘推翻,准备创建一个全新王朝的郑勋睿,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认真思考,权衡利弊之后决定。
高起潜进来之后就跪下了。
郑勋睿看了看文震亨和杨廷枢。
还是文震亨首先开口。
“殿下,高公公有皇上遗诏。”
这一下弄得郑勋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李自成攻陷京城,朱由检已经陷入到极度的恐慌之中,怎么可能留下什么遗诏,他所知道的遗诏,无非是迎娶朱由检的女儿朱徽娖,这一点朱由检倒是非常聪明,他郑勋睿迎娶了朱徽娖,就不可能对朱慈烺等人下手了。
其实郑勋睿哪里会做那样的事情。
文震亨和杨廷枢的脸上都带着微笑。
郑勋睿微微点头,没有开口说话,跪在地上的高起潜开口了。
“殿下,奴婢真的有皇上的遗诏。。。”
高起潜拿出来的东西,让郑勋睿的眼睛直了,居然真的是圣旨,而且还有玉玺。
圣旨被打开了,这是一份罪己诏,不过在罪己诏的最后,有着非常明确的话语,朱由检自感能力不足,无力振兴大明王朝,唯有以死谢罪,特传位湘王、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以郑勋睿为大明皇帝。
传为话语之后,也有郑勋睿迎娶朱徽娖的话语。、
饶是精明睿智的郑勋睿,也被惊得目瞪口呆,他差点就相信这道圣旨是真的。
不过郑勋睿还没有那么好忽悠,高起潜是司礼监太监、内侍,也就等于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平常就保管着玉玺,加之皇上圣旨几乎都出自于司礼监,皇上是不会亲自动笔的,所以说伪造出来这样一份圣旨,不是很难的事情。
郑勋睿手中有朱由检的信函,那是朱由检自缢身亡前一天写出来的信函,段宗奎一直秘密收藏,郑勋睿进入京城之后才拿出来。
这封信函,反应了朱由检最为真实的心态,其内容郑勋睿绝不会透露半个字。
看完圣旨之后,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脸色也很是平静。
文震亨和杨廷枢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了朱由检的这份遗诏,郑勋睿登基称帝就理所当然了,没有任何问题了,而且天下读书人也不存在议论了。
这封遗诏雪中送炭,太珍贵了。
看见文震亨和杨廷枢的表情,郑勋睿知道,这份遗诏必须公布出去,他没有办法反对,唯有这样他这个皇帝就合法了,不过还有一点,那就是大明王朝还要继续维持下去,既然是朱由检的遗诏,他郑勋睿就还是大明的皇帝。
有些东西,郑勋睿也不能够反对,尽管他有着最为强悍的实力。
文震亨和杨廷枢退出了文渊阁,两人小心翼翼的捧着圣旨和玉玺,这东西不能够有任何闪失,否则他们一百条命也抵不上。
高起潜依旧跪着。
“高起潜,你不怕死吗。”
听到郑勋睿的这句话,高起潜瞬间明白了意思,身体颤抖,连连磕头,说不出话来。
“高起潜,你很聪明,想到了这个主意,你是想着保全朱慈烺等人的性命,不相信我是真的会保护他们,可见你还是忠心的,王承恩已经追随朱由检而去,至死都在身边,非常难得,有你们这样忠心的人,朱由检应该满足了。”
“我不会杀你,更不会杀朱慈烺等人,若是依靠这些手段才能够巩固皇位和政权,那这个皇位何其的脆弱。”
“不过你记住,一辈子守口如瓶,有些事情说出来比死还要可怕,你在皇宫中多年,明白这个道理。”
“皇宫里面诸多事情需要打理,就由你来负责吧。”
“我的要求不一样,你千万记住,太监绝对不可以干政,否则杀无赦,我可以给你们荣华富贵,但也仅限于此。”
“明日你就进入皇宫之中去,这些时间的折腾,想必皇宫里面也是人心惶惶,去让皇宫稳定下来,我可不想皇宫之内鸡飞狗跳。”
高起潜只知道磕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也不敢随便开口了,眼前这位即将登基的皇上,与先皇有着太大的不同,不可能被任何人糊弄。
差一点就覆灭的大明王朝,居然在高起潜这个不起眼的太监手里得以延续,不会有人相信,不过历史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一件小事情,就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
文震亨和杨廷枢等人瞬间变得喜气洋洋起来,南京六部的其他尚书,马上就要抵达京城来了,一旦六部、都察院及其他的官吏全部都上任了,就是郑勋睿登基的时刻。
文震亨等人绝不会怀疑圣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这份圣旨是在先皇最后时刻写下的,而且是在郑勋睿救下了朱慈烺等人之后写下的,先皇已经预感到了一切,也知道朱慈烺等人难当大任,故而传位给郑勋睿。
南方的崛起早就震撼了朝廷,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郑勋睿的睿智,郑家军的强悍更是让人难望其项背,或许先皇在最后时刻明白了这一切。
再说了,先皇的这份诏,可谓是聪明绝顶,若是没有这份遗诏,朱慈烺等人能不能活下去,还是未知数,大明王朝分布在各地的诸多王爷,是不是服气也不一定,尽管这些人翻不起大浪,可小打小闹总是让人心烦。
按照郑勋睿的要求,目前除开维护京城的稳定,还要迅速整修国子监,这里今后将成为培训七品以上官员的地方,特别是省、府、州、县的主官,包括京城的诸多官员,必须要进入国子监培训,而培训郑家军各级军官的讲武堂,也要部分迁移到京城来,郑家军所有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以及驻扎在北方的郑家军下级军官,将在京城的讲武堂培训,其余的下级军官则在南京培训。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文震亨和杨廷枢等人忙的脚不沾地,兼任顺天府尹的文震亨,甚至亲自到各个设立的粥棚所在地,查看情况,杨廷枢、杨一鹏和熊文灿等人,也时常在京城里面微服私访,看看局势是不是平静下来了。
所有人做的这一切,为的就是一件事情,让郑勋睿能够顺利的登基称帝。
郑勋睿思考的事情更多,维持北直隶、山西以及河南等地的稳定是大事,京城主要官员的配置,以及某些官僚机构的改革也是大事,郑锦宏、杨贺与洪欣涛率领的大军征伐同样是大事。
儒家思想统领中原和南方,就算是皇上和朝廷也不能够与之抗衡,这是一座压在所有人心里的大山,搬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何况儒家思想有着很多合理的地方,礼义仁智信是对为人做人的最高层次的总结。
李自成虽说也准备登基称帝,可绝大部分的读书人对其是不在乎的,打心眼里看不起,称呼其为流寇的地方比比皆是,恐怕李自成真的登基称帝了,也会面临极大的困难,遭到数不清的反对和讽刺,但郑勋睿不一样,绝非李自成可以比拟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民间就出现了传闻,说是朱由检留下了遗嘱,不过这遗嘱究竟是什么,那是绝密,不是寻常百姓可以知道的。
不过有一件事情传开了,那就是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前,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司礼监太监高起潜以及商贾段宗奎曾经在皇上身边,这些人应该知道皇上的遗旨。
杨廷枢和文震亨领着高起潜进入文渊阁的时候,郑勋睿有些奇怪。
皇宫里面的太监,被李自成斩杀了一些,可大部分的太监活下来了,这要感谢原司礼监太监、京营提督曹化淳,因为曹化淳打开了内城的城门,迎候李自成进入内城,故而李自成对太监没有大开杀戒。
郑家军掌控京城之后,着力稳定京城的局势,且郑家军的秋毫无犯,让京城迅速稳定下来,郑家军的强悍,京城百信亲眼见到,内心也安定了很多,只不过没有人打出什么标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写。
稳定下来的人群,也包括皇宫的太监。
郑勋睿没有斩杀李自成的亲眷,而是将他们转移出了皇宫,放到其他的地方安置,这让太监和宫女更加的放心,人家连李自成的亲眷都不杀,更不会动他们了。
郑勋睿对太监的感觉是奇怪的,穿越的他憎恶太监的存在,倒不是憎恨太监,而是憎恨这种让人自宫的制度,这皇上为了保证后宫的纯洁,居然让男人自宫后进入皇宫服务,这种做法缺乏人性,最终会被历史无情淘汰。
太监不完全是坏人,历史上太监名气最大的是唐朝和明朝,为什么不用多说。
郑勋睿肯定不会杀掉这些太监,也不会重用和相信太监,他的儿子郑瀚宇以及侄儿郑坤宇的身边,就没有一个太监。
太监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不能够全盘推翻,准备创建一个全新王朝的郑勋睿,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认真思考,权衡利弊之后决定。
高起潜进来之后就跪下了。
郑勋睿看了看文震亨和杨廷枢。
还是文震亨首先开口。
“殿下,高公公有皇上遗诏。”
这一下弄得郑勋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李自成攻陷京城,朱由检已经陷入到极度的恐慌之中,怎么可能留下什么遗诏,他所知道的遗诏,无非是迎娶朱由检的女儿朱徽娖,这一点朱由检倒是非常聪明,他郑勋睿迎娶了朱徽娖,就不可能对朱慈烺等人下手了。
其实郑勋睿哪里会做那样的事情。
文震亨和杨廷枢的脸上都带着微笑。
郑勋睿微微点头,没有开口说话,跪在地上的高起潜开口了。
“殿下,奴婢真的有皇上的遗诏。。。”
高起潜拿出来的东西,让郑勋睿的眼睛直了,居然真的是圣旨,而且还有玉玺。
圣旨被打开了,这是一份罪己诏,不过在罪己诏的最后,有着非常明确的话语,朱由检自感能力不足,无力振兴大明王朝,唯有以死谢罪,特传位湘王、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以郑勋睿为大明皇帝。
传为话语之后,也有郑勋睿迎娶朱徽娖的话语。、
饶是精明睿智的郑勋睿,也被惊得目瞪口呆,他差点就相信这道圣旨是真的。
不过郑勋睿还没有那么好忽悠,高起潜是司礼监太监、内侍,也就等于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平常就保管着玉玺,加之皇上圣旨几乎都出自于司礼监,皇上是不会亲自动笔的,所以说伪造出来这样一份圣旨,不是很难的事情。
郑勋睿手中有朱由检的信函,那是朱由检自缢身亡前一天写出来的信函,段宗奎一直秘密收藏,郑勋睿进入京城之后才拿出来。
这封信函,反应了朱由检最为真实的心态,其内容郑勋睿绝不会透露半个字。
看完圣旨之后,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脸色也很是平静。
文震亨和杨廷枢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了朱由检的这份遗诏,郑勋睿登基称帝就理所当然了,没有任何问题了,而且天下读书人也不存在议论了。
这封遗诏雪中送炭,太珍贵了。
看见文震亨和杨廷枢的表情,郑勋睿知道,这份遗诏必须公布出去,他没有办法反对,唯有这样他这个皇帝就合法了,不过还有一点,那就是大明王朝还要继续维持下去,既然是朱由检的遗诏,他郑勋睿就还是大明的皇帝。
有些东西,郑勋睿也不能够反对,尽管他有着最为强悍的实力。
文震亨和杨廷枢退出了文渊阁,两人小心翼翼的捧着圣旨和玉玺,这东西不能够有任何闪失,否则他们一百条命也抵不上。
高起潜依旧跪着。
“高起潜,你不怕死吗。”
听到郑勋睿的这句话,高起潜瞬间明白了意思,身体颤抖,连连磕头,说不出话来。
“高起潜,你很聪明,想到了这个主意,你是想着保全朱慈烺等人的性命,不相信我是真的会保护他们,可见你还是忠心的,王承恩已经追随朱由检而去,至死都在身边,非常难得,有你们这样忠心的人,朱由检应该满足了。”
“我不会杀你,更不会杀朱慈烺等人,若是依靠这些手段才能够巩固皇位和政权,那这个皇位何其的脆弱。”
“不过你记住,一辈子守口如瓶,有些事情说出来比死还要可怕,你在皇宫中多年,明白这个道理。”
“皇宫里面诸多事情需要打理,就由你来负责吧。”
“我的要求不一样,你千万记住,太监绝对不可以干政,否则杀无赦,我可以给你们荣华富贵,但也仅限于此。”
“明日你就进入皇宫之中去,这些时间的折腾,想必皇宫里面也是人心惶惶,去让皇宫稳定下来,我可不想皇宫之内鸡飞狗跳。”
高起潜只知道磕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也不敢随便开口了,眼前这位即将登基的皇上,与先皇有着太大的不同,不可能被任何人糊弄。
差一点就覆灭的大明王朝,居然在高起潜这个不起眼的太监手里得以延续,不会有人相信,不过历史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一件小事情,就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
文震亨和杨廷枢等人瞬间变得喜气洋洋起来,南京六部的其他尚书,马上就要抵达京城来了,一旦六部、都察院及其他的官吏全部都上任了,就是郑勋睿登基的时刻。
文震亨等人绝不会怀疑圣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这份圣旨是在先皇最后时刻写下的,而且是在郑勋睿救下了朱慈烺等人之后写下的,先皇已经预感到了一切,也知道朱慈烺等人难当大任,故而传位给郑勋睿。
南方的崛起早就震撼了朝廷,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郑勋睿的睿智,郑家军的强悍更是让人难望其项背,或许先皇在最后时刻明白了这一切。
再说了,先皇的这份诏,可谓是聪明绝顶,若是没有这份遗诏,朱慈烺等人能不能活下去,还是未知数,大明王朝分布在各地的诸多王爷,是不是服气也不一定,尽管这些人翻不起大浪,可小打小闹总是让人心烦。
按照郑勋睿的要求,目前除开维护京城的稳定,还要迅速整修国子监,这里今后将成为培训七品以上官员的地方,特别是省、府、州、县的主官,包括京城的诸多官员,必须要进入国子监培训,而培训郑家军各级军官的讲武堂,也要部分迁移到京城来,郑家军所有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以及驻扎在北方的郑家军下级军官,将在京城的讲武堂培训,其余的下级军官则在南京培训。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文震亨和杨廷枢等人忙的脚不沾地,兼任顺天府尹的文震亨,甚至亲自到各个设立的粥棚所在地,查看情况,杨廷枢、杨一鹏和熊文灿等人,也时常在京城里面微服私访,看看局势是不是平静下来了。
所有人做的这一切,为的就是一件事情,让郑勋睿能够顺利的登基称帝。
郑勋睿思考的事情更多,维持北直隶、山西以及河南等地的稳定是大事,京城主要官员的配置,以及某些官僚机构的改革也是大事,郑锦宏、杨贺与洪欣涛率领的大军征伐同样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