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战争这种东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鏖战了一夜,大家都已经疲倦。
  士兵们都坐在湿漉漉的地上,对着篝火烤着身上的衣裳。
  雾气弥漫,火上挂着一口口铁锅,所有的罐头都发了下去,都混杂着倒进里面,咕咚咕咚地煮着。有午餐肉,有蔬菜也有水果,颜色古怪得可怕,味道甜腻腻地让人心中发堵。
  但朝鲜营和岛津联队的士兵却吃得兴高采烈,有人还喝了酒,高声唱着听不清楚是什么词的歌曲。朝鲜营的士兵又恢复了他们吵闹的性子,就连倭奴也被感染了,两个胖子脱得精光,只在胯下勒了一条白布在泥地上玩起了啥相扑,直弄得浑身都是稀泥。
  有火枪手正在用小铁壶熬铅汁,等到铅汁熔化,就倒进子弹钳里,一夹,一颗粒标准尺寸的子弹就做成了。
  天已经朦胧亮开,周仲英坐在一口马扎上,摆手拒绝了一个卫兵送过来的午餐肉、桃子罐头混合加热后的滚汤,疲惫地看着浮满了尸体的小河。
  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尸体,这一夜的激战比起他上次跳出包围圈之战规模更大,更加激烈,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啊,杀人盈野,血流浮杵。
  这条小河已经铺满了尸体,河本不宽,水也不多,这个时候已经被彻底堵塞了,红色的河水泛起来,直漫上河岸,眼前全是玫瑰红色的泡沫。
  实在是太恶心了,尤其是那些被大炮轰击过的尸体,烂得好象案板上剁碎的猪肉,有的红有的白。风中,有腥膻之气袭来,怎么也压不住。
  周仲英原本以为自己会有些畏惧,可现在看到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尸体,内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在红色而冰冷的河水中,有一群朝鲜人正肆无忌惮地翻看着尸体,搜寻死人身上的财物。这支朝鲜营的士卒离土离乡多年,浪迹在大海上,一个个都穷得厉害,见了什么都希奇,吃起肉来也特别狠,任何一个发财的机会都不会放过。很快,一具又一具尸体被他们剥得精光,一件又一件破铜烂铁被他们收集到岸上,堆成几座小山。
  看到那些已经被水泡得发白的尸体被高丽兵肆意糟蹋,周仲英彻底按捺不住了,“朝鲜营实在是太没节操了。”
  朴昌范提着一瓶酒坐在拒马的木桩上,正大口大口地喝着,直喝得浑身通红。他已经脱得精赤着上身,每喝一口酒就抽一口烟。在他左手的食指和中指之间夹着一根牛****粗细的土烟,每吸一口就将一大团烟喷出来。口中赞叹一声:“真美味啊,这酒,这烟,在扬州的日子真像是在天堂啊!”
  被他一口烟喷得头昏眼花,周仲英也是毫无办法,朝鲜营的兵实在太穷,军纪又坏,但凡有生发的机会都不会放过,根本就制止不过。
  这朴昌范的烟实在太呛人,还有这酒臭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下去之后得向后勤的官员建议,将白酒从军需品名单中拿掉。
  后勤部门的主官们有不少是因为年纪大或者伤残之后从野战军团退下来的老兵,这些人大多没读什么书,有的时候做事未免荒谬,比如将白酒和土烟列入军需品的名单就非常荒唐。烟草早在几十年前就传入大明朝,一般都是用来入药的,医书上说烟草可以补充人的阳气,早上起床吸上一口,入肺之后最佳,有生发功效。至于白酒,酒是粮食之精华,大补之物。
  所以,部队中的伤病员一旦生病,后勤老爷们都会发半斤土烟和一斤烈酒。
  这事被侯爷发现之后,大发雷霆,下令烟草这种东西以后不许再出现在军营之中。至于烈酒,因为可以为伤口消毒,却不禁止。
  周仲英嫌恶地看了朴昌范一眼,正要再骂,突然前方有一骑斥候奔来,凶猛地冲进河中,大叫:“来了,来了!”
  建奴的下一波攻势又来了,河中的朝鲜人一通忙碌,如同鸭子浮水一般乱糟糟地跑回来。
  朴昌范若无其事地跳下地,喝道:“来人,为我披甲。建奴真是讨厌,就不能让我安心地抽烟吃酒吗?”
  火枪手又开始列队,所有人都是一脸的轻松。
  说句实在话,昨夜的战斗实在太轻松了,基本是敌人排着队裹河,然后被我军密集的炮火和排枪轻易地打死。到现在,这条小河里已经躺了上千具尸体,简直就是一片人肉的海洋。而岛津联队的火枪手还没有出现一个伤亡,至于朝鲜营,也就在出击的时候死了十人,伤了二十多个。
  战损的交换比实在太悬殊,这已经不能称之为战争,而是大屠杀。
  但周仲英心中却莫名其妙地一阵紧张,他知道火药已经不敷使用,如此密集的射击最多只能维持半个时辰。一旦弹药用尽,说句实在话,这一千五百士兵立即就会变成待宰羔羊。打光弹药的火枪大炮,比烧火棍还不如。
  “半个时辰,我们还能坚持半个时辰,也不知道侯爷是否接到我们的急报,也不知道元字营和岛津联队、朝鲜营的主力什么时候能够赶到?”俞亮也知道说不定已经到了最后时刻,语调变得沉重起来。
  周仲英点点头:“我早就发现这一点了,俞将军,你我深受侯爷深恩,现在却是杀身以报的时候了。”
  俞亮呵呵一笑:“说得是,我这条命早就交给侯爷了。人终归一死,死在病床上是死,死在战场上也是死。战死沙场,乃是我辈武人的夙愿。”
  周仲英:“要不……让李亲王再去侯爷那里跑一趟,禀告这里的战况。”
  俞亮深深地看了周仲英一眼:“我原本以为周掌牧于李亲王不和呢!”
  周仲英严肃地说:“这一战凶险异常,刀枪无眼,谁也不能保证什么。亲王的安危关系到侯爷日后经略辽东大局,亲王不容有失。若他有个好歹,朝鲜营也就完了。我于李举私人恩怨算得了什么,一切当以侯爷的大事为要。”
  俞亮:“还是掌牧看得深,先生德行叫末将毫升佩服。”说完就深深一揖。
  周仲英:“我这就让李举去带信请援兵。”
  ***************************************************
  蹄声如雷,上千匹战马簇拥着扬州镇总兵官、颖川侯、宁乡军统帅孙元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这一千战马乃是骑兵军中的一部,汤问行那张满疤痕的脸严肃地随着战马耸动,和孙元自在惬意的表情形成鲜明对比。
  在骑兵的后面则是元字营四千五百人马,湿淋淋的黑色大旗在头顶飞舞,发出“噼啪”脆响,金声玉质,如同缓慢移来的积雨云,隐约有闪电划过,那是长矛的枪尖和明亮的铠甲。
  一辆接一辆炮车首尾相接,拖车的骡马愤怒的长嘶。
  在距离元字营不过一里地的南北两侧则是岛津联队的四千人和朝鲜营的四千五百人马。
  脚步声整齐有力,队伍严整有序,雷霆万钧,却又听到不任何喧哗。
  满天满地都是脚步的轰隆声,一万多双脚踩在大地上,地上的积水在微微晃荡。震动从地底升起,直没入人的骨子里。
  就连一向喜欢闹腾的朝鲜军也被这肃穆的军阵震慑,忘记了喧哗,都低着头默默前进。
  这不过是元字营,在北面远方还有伟字营、威武营、锐建营、金雕军、骑兵军的一部。
  在最南面的长江上,水师的战舰也在开拔。
  在大约千里的战线上,宁乡军全线出击。
  所有的海、陆军加一起,人马超过四万,大炮上百门,战舰两百余艘。再加上全体动员的军户、民夫,将近二十万人。
  据后勤部门报上来的数据看,这次出来四万主力战兵,十多万民夫和辅兵,骡马牛一万头,大小车辆一万三千。军资粮草加一起,重约千万斤,这已经扬州镇或者说宁乡军这十多年的积累。
  即便是这么多物资,也只够宁乡军一个月的高强度作战。这已经是灭国之战的规模了,如今的明军,也只有扬州镇有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但这还是建立在扬州的富庶和宁乡军把持从黄海到日本朝鲜海贸的基础之上。
  这一仗,关系到明朝,关系到天下每一个汉人的生死存亡,这一仗,孙元毫无保留地将手头的所有资源都扔了下去。
  必须在一个月之内解决战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无数斥候来回奔驰,将一个接一个情报传递到中军大旗之下。宁乡军分散在一个宽约五百里的正面,很多情报传递到中军时已经是旧闻,也只能做个参考。更多的情报,甚至没有任何价值。
  作为决策者,必须在这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合用的东西,透过着纷扰的迷雾,看清楚敌人的动向。
  “总兵官,李举、岛津在艾陵湖遭遇敌军,已经打了一夜。”傅山一张脸因为疲惫而有些发白:“周仲英和俞亮派信使过来,请元字营主力速去救援。”
  孙元:“想不到这一仗的第一枪竟是日本子和高丽棒子率先打响的,敌人是何来路,又有多少人马,如果不多,让骑兵过去维持一下,别耽误了大军的行程。按照日子推算,多铎主力已经打到扬州城下,咱们得尽快赶过去,将口子扎住,别叫煮熟的鸭子飞了。”
  傅山:“光派骑兵过去只怕是不成的,说不好元字营、岛津联队和朝鲜营都要尽数压过去。”
  孙元有些意外:“钓到了一条大鱼?”
  傅山点了点头:“是尼堪,总兵力应该在一万以上。”
  孙元精神一振:“可弄清楚了,不会错吧?”
  傅山:“太初,俞亮来信说,他抓到了两条舌头,招认说是尼堪亲自过来了。而且,据他说,昨夜建奴不要命地攻了一个通宵,几乎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一队溃了,又是一队跟上。火枪手的枪管都打红了,一小半的鸟枪都已经损坏。敌人的部队也是五花八门,有蒙古骑兵,有朝鲜兵,有鄂伦春兵,有赫哲人,也有满人。多铎这次出兵,尼堪负责带外藩兵,应该错不了。”
  说罢,就将俞亮所写的急报递给孙元。
  孙元当即接过来,飞快地看完,略一思索,轻轻用手拍了一下马鞍,赞叹:“好一个俞亮,果然是将门虎子,这一仗当真是打出威风来了。什么时候这建奴也开始使用人海战术了,哈哈!”
  信上说,这一仗的总指挥是元字营掌牧周仲英,岛津一夫和朝鲜亲王李举辅之。可孙元却知道,真正的指挥官是俞亮,以昨夜岛津联队的火枪齐射和朝鲜营的反冲锋来看,这是标准的宁乡军火枪战法,周仲英、岛津、李举三人又不懂,不是俞亮所为才怪。
  傅山:“那也是颖川侯调教得好,将门未必就生虎子。”
  孙元哈哈一笑:“看来,真是一条大鱼,看来咱们还真要会会尼堪了。索性就拿他的脑袋祭旗,为我军来个开门红。只可惜到现在某还不知道尼堪究竟有多少人马,也不知道该使什么战法,只能迎上去,来个硬碰硬了。希望俞亮他们能够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地将尼堪吸住。”
  傅山:“如今,在几百里战线上,敌我双方的斥候已经搅成一团,十几人的小规模骑兵遭遇战也不知道打了多少场,战场已经混沌蒙昧。太初固然不知道多铎是怎么布置军队的,尼堪又有多少人马,尼堪对咱们何尝不是两眼一抹黑。大家直接开上去,打就是了。”
  “也对,如果没猜错,俞亮、周仲英他们也没多少火药,枪炮估计也损失过半,让部队将速度提起来。”孙元下令。
  望着雾气弥漫的清晨的江北平原,孙元无奈摇头的同时,心中没由来地感到一丝紧张,这种紧张他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过了。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以前的宁乡军最多一次不过出动万余人马,还都是轻装。这次,四万主力,再加上十多万辅兵和民夫,整个扬州镇的青壮都被抽调一空。
  拜古代糟糕的通讯条件限制,这种规模的大战役,作为总指挥只能大概地制订作战计划,然后让手下去执行,自己其实做不了什么。
  大军出动,只一两日,战场就开始变得混乱。
  而真正的国战,和他在后世网络上纸上谈兵时所想象的并不一样。
  古代打仗,主力军队不会倾巢而出,特别是步兵,不是像上面那种在广场上集结几万人之后,排着方队,浩浩荡荡一起出发。而是分阶段的一波、一波的出发。各地的后续援军也是从四面八方奔袭到集结地,合流后,再一波一波的出发。只有骑兵可以迅速集结,成建制的快速奔袭,但是骑兵培养和运维的成本太高了,数量都不会太多。
  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双方明明已经遭遇,但大家都不会上来就打,要么撤退,要么做好防御,停下来安营扎寨。干什么?就是等后面的主力陆续到达后,有了胜算再打。双方的军队这时候都像一条长蛇,头遇到了,身子还分成好几段在后面,主力更不知道哪天才会来,可能还在集结呢!
  这次周仲英、俞亮突然遭到敌人的猛烈进攻,只能说明,那真的是遇到敌人的主力了。而尼堪部,已经提前知道了自己的所在,也知道孙元手头只有一营部队,兵力不足。
  尼堪部完成集结后,在兵力上占了上风,选择在这一带和孙元决战。
  “这个尼堪,倒是个知兵之人,捕捉战机的能力非常不错。”孙元心中笑了笑:“不过,尼堪,你会为今天所做的这个决定后悔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