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这一段,苔米用了相当多的“我个人”,表示她的说法仅仅代表她本人,哪怕她已经说了很多不该说的。
今年主竞赛意大利电影总共入围三部,霍恩却一直在说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的《内陆》,显然,极为实诚的霍恩导演认为,另外两部电影连提的必要都没有。
当然,意大利媒体也不会对霍恩的“目中无人”横加指责,连他们自己也没法昧着良心说出来另外两部电影的好话,霍恩闭口不言还为那两部烂片保留了颜面。
、
该采访刊登的当天晚上,威尼斯电影节各个奖项的归属终于尘埃落定——
迈克尔·法斯宾德众望所归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坐上了影帝宝座。
被霍恩认为是“原地踏步”的意大利导演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的《内陆》摘得评审团大奖,意大利媒体带头喝倒彩,表示对结果的难以置信,一般来说到评审团大奖都是拿来奖励评委比较心仪的影片或是弥补一些高质量高口碑,却因各种原因不能拿到最终大奖的影片。
《内陆》这部仅能说还算不错的电影,在高手如云的竞赛片中,拿到“银狮奖”,你说没有内-幕,真把大家当瞎子不成?
苔米倒是拿了一个奖,最佳剧本。
不过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她却说出“感谢评审团对我的照顾,尽管我觉得这个奖是我应该获得的”这样耐人寻味的话。
这句话也被媒体解读为对评选结果的不满,说来也是,输给《浮士德》、《杀戮》、《羞耻》这样的电影,《大新闻》也不算冤,可在《羞耻》和《杀戮》都没拿奖的情况下,好几部不如她的影片获得了比她所得分量更重的奖项,换谁谁服气?
最佳导演爆冷,由中国导演摘得,宣布结果时,台下媒体一片哗然。
直到俄罗斯导演索科洛夫的《浮士德》毫无意外拿下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媒体的不满声才算平息。
《浮士德》本身就是本届威尼斯最高水平的影片之一,它获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唯一遗憾的就是,另一部夺奖大热影片,媒体评分极高《杀戮》以及它的罗曼·波兰斯基一无所获。
这一结果,也让许多喜爱这部电影的媒体人和影评人深表惋惜。
颁奖典礼过后,苔米接受媒体的采访,对于本届各个奖项归属问题,并未说太多,为此她的解释是,|“该说的获奖感言都说了”,可以看出,塔玛拉·霍恩导演对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奖项评选结果并不算十分满意,因为自始至终,她的表情都很凝重,丝毫不见获奖的喜悦。
对于马修·卡索维茨和吉姆·布劳德本特没有获奖,她倒是很坦然,“他们是最好的,即使我本人非常欣赏迈克尔·法斯宾德,我依然这样认为,不过恭喜迈克尔·法斯宾德,这个奖是他应得的。”
说完,霍恩拒绝接受更多采访,挽着丈夫雷蒙德·培根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离开,当天晚上,夫妇俩就飞回英国苏格兰的别墅,他们的宝贝儿在家里等着他们。
《大新闻》其他主创人员则连夜飞往多伦多电影节,参加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的展映会。
过去的都已过去,未来,还在前方。
☆、164|大新闻来了!
作为在威尼斯电影节大受欢迎《大新闻》,主创亮相多伦多电影节同样也受到媒体追捧。
马修·卡索维茨感慨,多伦多电影节确实越来越受重视,和威尼斯电影节相比,无论是媒体数量、还是参观游客数量,都要多很多。
记者从《大新闻》制片人之一,尼古拉·赛杜口中得知,早在今年五月份,派拉蒙已经购买了电影的北美发行权,价格让他们非常满意。
尼古拉·赛杜向记者透漏,《大新闻》和《黑暗将逝》一样,英文版本全部由出演该片的演员亲自上阵,并称赞吉姆·布劳德本特的台词功力了得。
除了《大新闻》,bh工作室范池戛纳电影节获奖短片《星期天的香樟树》主创人员也参加了本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这部短片将在十月登陆北美,不过和《大新闻》这种大规模放映不同,《星期天的香樟树》更多是卖给电视台和一些小型影院,不过因为短片成本很低,工作室运作得当,如今范池已经收回成本,享受盈利。
如今的范池在成都老家已经是一位不大不小的名人,他是上过央视的人,当地政府对他这位文化名人非常关心,本地报纸还专门采访了范池的家人,做了几期节目。
在电影节上接触了祖国的媒体和电影人后,范池对“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工作室和数家国际知名公关公司都有业务上的往来,即使他只是一个连长片都不曾独立执导过的新人导演,但因为有专业的团队运作,不仅有媒体采访他,场刊还会介绍他。
与他相比的是来自刚刚走出国门,两眼一抹黑的中国电影人,明明在国内也算是小有名气,但是到了国际电影节待遇还不如范池这个新人。
大家熟悉以后,许多国内电影人都表现出对范池的羡慕,并希望通过范池搭上bh工作室这棵小树苗,那些电影人也知道,bh工作室规模并不大,充其量只能算是明日之星,和那些大公司比起来不值一提,但那些大公司根本看不上他们,即使看上了给他们的合同也都是霸王条款,bh工作室的老板虽然年轻,但是口碑却不错,看人家小范就知道了,虽然他们这种抱大腿的和人家那学生时代一起长大的情谊肯定不一样,但是要能搭上塔玛拉·霍恩这条线,在法国也算是打开了一些市场,不至于被这些老外牵着鼻子走。
作为《大新闻》的主演,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进行媒体放映场后的电影发布会,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除了电影本身和演员,就是导演去哪里了。
要知道霍恩可是全程参与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没道理不来人气更旺盛的多伦多电影节啊。
记者们纷纷问两位主演,马修·卡索维茨和吉姆·布劳德本特,“导演去哪了”、“霍恩为什么没来呢”……
面对如此多记者的质疑,马修对着话筒说道,“事实上,霍恩没来,是因为一些私事儿,”马修顿了顿,卖了一会儿关子,才对记者宣布答案,“其实很简单,小公主需要爸爸妈妈,原本霍恩和培根打算和我们一同来的,但是小公主太可爱,把他们夫妇召唤回去了。”
乍听马修·卡索维茨说小公主,台下媒体还有点懵逼,过了半分钟大家才反应过来,一不小心就忘记塔玛拉·霍恩已经当妈了!
也不怪记者想不起来霍恩当了母亲,一直以来,北美的记者对塔玛拉·霍恩的印象都是少女、神童、天才、甜心导演之类的,好像霍恩和培根就是小情侣甜甜蜜蜜谈恋爱,即使两人已经迈入婚姻殿堂,还是给记者一种梦幻的感觉,大家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霍恩年龄很小,培根很年轻”这个层面上,完全没想起来,再小的女孩也有长大的一天,时光荏苒,小夫妻竟然有娃了!
听到这个答案,记者们恍恍惚惚懵懵逼逼,继而是恍然大悟,大家笑过了之后,就不再追究了。
》》》
九月中旬,法国电视四台播放了塔玛拉·霍恩新片《大新闻》拍摄全程纪录片。
纪录片分为上下两集,总共九十分钟。
这也是霍恩第一次与电视台合作,放映她电影的拍摄过程。
纪录片中,霍恩展示了电影《大新闻》诞生的全过程,包括电影筹备之初,怀孕的她和丈夫雷蒙德·培根,哥哥亚伦·霍恩三人结伴前往中东的过程。
和以往媒体展示的霍恩不同,这个纪录片中展示的霍恩给人感觉有血有肉,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远离大众,高高在上的天才导演。
“在我原来的计划中,这应该是一部严肃的,半纪实性质的影片,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但是我后来发现,这并不合适,老实说修改自己认为成熟的作品是很难的,但是我回来之后,依然做了更改,变成了一部喜剧。”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你可以认为我天真,我当时的心态就是,生活太辛苦了,我不应该没完没了重复那些悲剧,或许我应该让更多人感觉愉悦,从而思考笑声背后的故事,当然,我还有一个考量,在我以喜剧这样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形式作为载体,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电影院,在欢笑的同时,或许会有更多人思考,重视我在电影里展示的其他更深层次的东西。”
塔玛拉·霍恩在纪录片中,微笑着说道。
法国电视四台和塔玛拉·霍恩的bh工作室一直有合作,这次放映《大新闻》的纪录片,也是为十月份上映的电影做宣传。
这种夹带私货的宣传手段,本应该引起观众的反感,没想到纪录片上集放映后,竟然在法国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
其中,观众问及最多的就是,这些都是真的吗?
真的有少女被公然贩卖,真的有女孩为了得到一点钱去卖-身,真的有治不起病的老人选择自杀,真的有士兵打死无辜的难民,真的有恐怖分子选择圈禁屠杀虐待无辜的平民?
……
不得不说,纪录片展示的世界,是一个媒体也很少涉及到的世界。
这里比任何影视作品里展现的都要残酷,虽然报纸上有很多这样的新闻,或许是没有这么直白,大家关注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毕竟战争离他们似乎很远。
“《大新闻》纪录片有谁在看,我看完后有点难过。”
纪录片上集放映后,在互联网平台,有很多类似的标题,每一个帖子里,几乎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讨论。
——战争真是太可怕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毛骨悚然。
——我有个闺蜜一直认为那些isis组织成员长得很帅,虽然我不知道她是通过什么途径和他们联系上的,那个女生一直想要偷偷摸摸翘课去中东,在看了霍恩的纪录片后终于老实了。
——纪录片上说的那个恐怖组织在利用互联网吸引招募人,是真的,别问我怎么知道,太可怕了!
……
——霍恩真是勇敢,我真担心她的人身安全,前几天我还看到有些不明人士在网上说要炸她家,还有一些极为恶毒的语言。
——一定要看这部电影,纪录片拍得太好了,无论是演员还是幕后工作人员都非常不容易。
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纪录片中展示的一些人一些故事。
有些人佩服主创人员的勇敢,有些人则感叹演员的敬业,但是更多是在讨论战争里的难民以及战争。
当然,他们都认为,《大新闻》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
》》》》》》》
十月,塔玛拉·霍恩《大新闻》在法国率先进行公映。
首映红毯过后,媒体采访环节,来自法国一家娱乐杂志的记者问起了新片的问题,询问霍恩下部电影计划,是否会因为家庭降低产量。
或许是因为当了妈妈的关系,霍恩导演并没有冷嘲热讽,说一些“我的新片你们只要等着看”之类分不清是霸气侧漏还是中二上头的话,而是笑着回应,“新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已经制作完成,版权也已经售出一些,估计年底就能和大家见面。”
“不过之后拍什么,现阶段还是未知的,因为下部电影上映之后,我打算休息一段时间。”
此言一出,媒体像是炸锅一般,霍恩还有一部电影要上映,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们怎么不知道?
记者们倒想问霍恩导演新片类型,可是霍恩导演素来霸气侧漏,她愿意给你说你就听着,她不愿意说你怎么问都问不出来,至少在她这里问不出来。
于是面对扬长而去的霍恩导演,记者们也很郁闷。
不过,好在霍恩不给面子还是有人给面子的,和bh工作室有多次合作的制片人尼古拉·赛杜就透漏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霍恩的新作极有可能是一部纪录片,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你们为什么不耐心等等呢?”
好吧,知道是一部纪录片似乎也不错。
媒体自我安慰道。
因为过往票房记录优秀,且有良好的口碑,百代电影做起电影宣传,有一种财大气粗的撒钱架势。
当然,作为塔玛拉·霍恩导演生涯,第一部喜剧片也确实值得这样对待。
这部在威尼斯、多伦多两大电影节都创下优秀口碑的影片被影院寄以厚望。
它的上映院线甚至超过了霍恩上一部坐上去年法国年度票房亚军的电影《黑暗将逝》。
媒体的造势让民众有一种错觉,全世界都在关注《大新闻》。
☆、165|霍恩又去哪了?
作为霍恩家的小女儿,丽莎很难有机会进入影院观看姐姐,塔玛拉·霍恩执导的电影。
因为那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限制级,丽莎年龄不够。
《大新闻》是丽莎极少数可以进入影院观看的电影,上一次她得以进入影院观看的是《拥抱》,一部讲述失去双臂的少年追逐钢琴梦想的故事。
因为姐姐的关系,她得以拿到了电影院最好的位置,这让她的朋友羡慕不已。
他们纷纷询问丽莎是从哪里搞到的,要知道《大新闻》的首映票非常紧俏,很早就宣告售罄。
丽莎笑而不语,她已经过了时时刻刻炫耀哥哥姐姐的年龄,她的朋友只有极少数知道她的姐姐是大名鼎鼎的塔玛拉·霍恩。
和那些傻乎乎站在影院布置的红毯两边,时不时尖叫一声的影迷不同,丽莎没有选择在红毯外面等待明星,而是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放映厅,一边玩儿手机游戏,一边等待电影上映。
因为嘉宾阵容她今天上午吃早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都是她见过的。
没有什么新鲜感。
丽莎听到外面撕心裂肺的尖叫声,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骄傲感。
“啊啊啊啊啊——”影院外,又是一声女高音,丽莎一边玩着手游版《黑暗将逝》,一边在心里吐槽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
——啧,太不淡定了!
今年主竞赛意大利电影总共入围三部,霍恩却一直在说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的《内陆》,显然,极为实诚的霍恩导演认为,另外两部电影连提的必要都没有。
当然,意大利媒体也不会对霍恩的“目中无人”横加指责,连他们自己也没法昧着良心说出来另外两部电影的好话,霍恩闭口不言还为那两部烂片保留了颜面。
、
该采访刊登的当天晚上,威尼斯电影节各个奖项的归属终于尘埃落定——
迈克尔·法斯宾德众望所归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坐上了影帝宝座。
被霍恩认为是“原地踏步”的意大利导演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的《内陆》摘得评审团大奖,意大利媒体带头喝倒彩,表示对结果的难以置信,一般来说到评审团大奖都是拿来奖励评委比较心仪的影片或是弥补一些高质量高口碑,却因各种原因不能拿到最终大奖的影片。
《内陆》这部仅能说还算不错的电影,在高手如云的竞赛片中,拿到“银狮奖”,你说没有内-幕,真把大家当瞎子不成?
苔米倒是拿了一个奖,最佳剧本。
不过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她却说出“感谢评审团对我的照顾,尽管我觉得这个奖是我应该获得的”这样耐人寻味的话。
这句话也被媒体解读为对评选结果的不满,说来也是,输给《浮士德》、《杀戮》、《羞耻》这样的电影,《大新闻》也不算冤,可在《羞耻》和《杀戮》都没拿奖的情况下,好几部不如她的影片获得了比她所得分量更重的奖项,换谁谁服气?
最佳导演爆冷,由中国导演摘得,宣布结果时,台下媒体一片哗然。
直到俄罗斯导演索科洛夫的《浮士德》毫无意外拿下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媒体的不满声才算平息。
《浮士德》本身就是本届威尼斯最高水平的影片之一,它获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唯一遗憾的就是,另一部夺奖大热影片,媒体评分极高《杀戮》以及它的罗曼·波兰斯基一无所获。
这一结果,也让许多喜爱这部电影的媒体人和影评人深表惋惜。
颁奖典礼过后,苔米接受媒体的采访,对于本届各个奖项归属问题,并未说太多,为此她的解释是,|“该说的获奖感言都说了”,可以看出,塔玛拉·霍恩导演对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奖项评选结果并不算十分满意,因为自始至终,她的表情都很凝重,丝毫不见获奖的喜悦。
对于马修·卡索维茨和吉姆·布劳德本特没有获奖,她倒是很坦然,“他们是最好的,即使我本人非常欣赏迈克尔·法斯宾德,我依然这样认为,不过恭喜迈克尔·法斯宾德,这个奖是他应得的。”
说完,霍恩拒绝接受更多采访,挽着丈夫雷蒙德·培根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离开,当天晚上,夫妇俩就飞回英国苏格兰的别墅,他们的宝贝儿在家里等着他们。
《大新闻》其他主创人员则连夜飞往多伦多电影节,参加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的展映会。
过去的都已过去,未来,还在前方。
☆、164|大新闻来了!
作为在威尼斯电影节大受欢迎《大新闻》,主创亮相多伦多电影节同样也受到媒体追捧。
马修·卡索维茨感慨,多伦多电影节确实越来越受重视,和威尼斯电影节相比,无论是媒体数量、还是参观游客数量,都要多很多。
记者从《大新闻》制片人之一,尼古拉·赛杜口中得知,早在今年五月份,派拉蒙已经购买了电影的北美发行权,价格让他们非常满意。
尼古拉·赛杜向记者透漏,《大新闻》和《黑暗将逝》一样,英文版本全部由出演该片的演员亲自上阵,并称赞吉姆·布劳德本特的台词功力了得。
除了《大新闻》,bh工作室范池戛纳电影节获奖短片《星期天的香樟树》主创人员也参加了本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这部短片将在十月登陆北美,不过和《大新闻》这种大规模放映不同,《星期天的香樟树》更多是卖给电视台和一些小型影院,不过因为短片成本很低,工作室运作得当,如今范池已经收回成本,享受盈利。
如今的范池在成都老家已经是一位不大不小的名人,他是上过央视的人,当地政府对他这位文化名人非常关心,本地报纸还专门采访了范池的家人,做了几期节目。
在电影节上接触了祖国的媒体和电影人后,范池对“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工作室和数家国际知名公关公司都有业务上的往来,即使他只是一个连长片都不曾独立执导过的新人导演,但因为有专业的团队运作,不仅有媒体采访他,场刊还会介绍他。
与他相比的是来自刚刚走出国门,两眼一抹黑的中国电影人,明明在国内也算是小有名气,但是到了国际电影节待遇还不如范池这个新人。
大家熟悉以后,许多国内电影人都表现出对范池的羡慕,并希望通过范池搭上bh工作室这棵小树苗,那些电影人也知道,bh工作室规模并不大,充其量只能算是明日之星,和那些大公司比起来不值一提,但那些大公司根本看不上他们,即使看上了给他们的合同也都是霸王条款,bh工作室的老板虽然年轻,但是口碑却不错,看人家小范就知道了,虽然他们这种抱大腿的和人家那学生时代一起长大的情谊肯定不一样,但是要能搭上塔玛拉·霍恩这条线,在法国也算是打开了一些市场,不至于被这些老外牵着鼻子走。
作为《大新闻》的主演,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进行媒体放映场后的电影发布会,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除了电影本身和演员,就是导演去哪里了。
要知道霍恩可是全程参与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没道理不来人气更旺盛的多伦多电影节啊。
记者们纷纷问两位主演,马修·卡索维茨和吉姆·布劳德本特,“导演去哪了”、“霍恩为什么没来呢”……
面对如此多记者的质疑,马修对着话筒说道,“事实上,霍恩没来,是因为一些私事儿,”马修顿了顿,卖了一会儿关子,才对记者宣布答案,“其实很简单,小公主需要爸爸妈妈,原本霍恩和培根打算和我们一同来的,但是小公主太可爱,把他们夫妇召唤回去了。”
乍听马修·卡索维茨说小公主,台下媒体还有点懵逼,过了半分钟大家才反应过来,一不小心就忘记塔玛拉·霍恩已经当妈了!
也不怪记者想不起来霍恩当了母亲,一直以来,北美的记者对塔玛拉·霍恩的印象都是少女、神童、天才、甜心导演之类的,好像霍恩和培根就是小情侣甜甜蜜蜜谈恋爱,即使两人已经迈入婚姻殿堂,还是给记者一种梦幻的感觉,大家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霍恩年龄很小,培根很年轻”这个层面上,完全没想起来,再小的女孩也有长大的一天,时光荏苒,小夫妻竟然有娃了!
听到这个答案,记者们恍恍惚惚懵懵逼逼,继而是恍然大悟,大家笑过了之后,就不再追究了。
》》》
九月中旬,法国电视四台播放了塔玛拉·霍恩新片《大新闻》拍摄全程纪录片。
纪录片分为上下两集,总共九十分钟。
这也是霍恩第一次与电视台合作,放映她电影的拍摄过程。
纪录片中,霍恩展示了电影《大新闻》诞生的全过程,包括电影筹备之初,怀孕的她和丈夫雷蒙德·培根,哥哥亚伦·霍恩三人结伴前往中东的过程。
和以往媒体展示的霍恩不同,这个纪录片中展示的霍恩给人感觉有血有肉,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远离大众,高高在上的天才导演。
“在我原来的计划中,这应该是一部严肃的,半纪实性质的影片,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但是我后来发现,这并不合适,老实说修改自己认为成熟的作品是很难的,但是我回来之后,依然做了更改,变成了一部喜剧。”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你可以认为我天真,我当时的心态就是,生活太辛苦了,我不应该没完没了重复那些悲剧,或许我应该让更多人感觉愉悦,从而思考笑声背后的故事,当然,我还有一个考量,在我以喜剧这样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形式作为载体,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电影院,在欢笑的同时,或许会有更多人思考,重视我在电影里展示的其他更深层次的东西。”
塔玛拉·霍恩在纪录片中,微笑着说道。
法国电视四台和塔玛拉·霍恩的bh工作室一直有合作,这次放映《大新闻》的纪录片,也是为十月份上映的电影做宣传。
这种夹带私货的宣传手段,本应该引起观众的反感,没想到纪录片上集放映后,竟然在法国社会引起极大的反响。
其中,观众问及最多的就是,这些都是真的吗?
真的有少女被公然贩卖,真的有女孩为了得到一点钱去卖-身,真的有治不起病的老人选择自杀,真的有士兵打死无辜的难民,真的有恐怖分子选择圈禁屠杀虐待无辜的平民?
……
不得不说,纪录片展示的世界,是一个媒体也很少涉及到的世界。
这里比任何影视作品里展现的都要残酷,虽然报纸上有很多这样的新闻,或许是没有这么直白,大家关注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毕竟战争离他们似乎很远。
“《大新闻》纪录片有谁在看,我看完后有点难过。”
纪录片上集放映后,在互联网平台,有很多类似的标题,每一个帖子里,几乎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讨论。
——战争真是太可怕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毛骨悚然。
——我有个闺蜜一直认为那些isis组织成员长得很帅,虽然我不知道她是通过什么途径和他们联系上的,那个女生一直想要偷偷摸摸翘课去中东,在看了霍恩的纪录片后终于老实了。
——纪录片上说的那个恐怖组织在利用互联网吸引招募人,是真的,别问我怎么知道,太可怕了!
……
——霍恩真是勇敢,我真担心她的人身安全,前几天我还看到有些不明人士在网上说要炸她家,还有一些极为恶毒的语言。
——一定要看这部电影,纪录片拍得太好了,无论是演员还是幕后工作人员都非常不容易。
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纪录片中展示的一些人一些故事。
有些人佩服主创人员的勇敢,有些人则感叹演员的敬业,但是更多是在讨论战争里的难民以及战争。
当然,他们都认为,《大新闻》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
》》》》》》》
十月,塔玛拉·霍恩《大新闻》在法国率先进行公映。
首映红毯过后,媒体采访环节,来自法国一家娱乐杂志的记者问起了新片的问题,询问霍恩下部电影计划,是否会因为家庭降低产量。
或许是因为当了妈妈的关系,霍恩导演并没有冷嘲热讽,说一些“我的新片你们只要等着看”之类分不清是霸气侧漏还是中二上头的话,而是笑着回应,“新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已经制作完成,版权也已经售出一些,估计年底就能和大家见面。”
“不过之后拍什么,现阶段还是未知的,因为下部电影上映之后,我打算休息一段时间。”
此言一出,媒体像是炸锅一般,霍恩还有一部电影要上映,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们怎么不知道?
记者们倒想问霍恩导演新片类型,可是霍恩导演素来霸气侧漏,她愿意给你说你就听着,她不愿意说你怎么问都问不出来,至少在她这里问不出来。
于是面对扬长而去的霍恩导演,记者们也很郁闷。
不过,好在霍恩不给面子还是有人给面子的,和bh工作室有多次合作的制片人尼古拉·赛杜就透漏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霍恩的新作极有可能是一部纪录片,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你们为什么不耐心等等呢?”
好吧,知道是一部纪录片似乎也不错。
媒体自我安慰道。
因为过往票房记录优秀,且有良好的口碑,百代电影做起电影宣传,有一种财大气粗的撒钱架势。
当然,作为塔玛拉·霍恩导演生涯,第一部喜剧片也确实值得这样对待。
这部在威尼斯、多伦多两大电影节都创下优秀口碑的影片被影院寄以厚望。
它的上映院线甚至超过了霍恩上一部坐上去年法国年度票房亚军的电影《黑暗将逝》。
媒体的造势让民众有一种错觉,全世界都在关注《大新闻》。
☆、165|霍恩又去哪了?
作为霍恩家的小女儿,丽莎很难有机会进入影院观看姐姐,塔玛拉·霍恩执导的电影。
因为那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限制级,丽莎年龄不够。
《大新闻》是丽莎极少数可以进入影院观看的电影,上一次她得以进入影院观看的是《拥抱》,一部讲述失去双臂的少年追逐钢琴梦想的故事。
因为姐姐的关系,她得以拿到了电影院最好的位置,这让她的朋友羡慕不已。
他们纷纷询问丽莎是从哪里搞到的,要知道《大新闻》的首映票非常紧俏,很早就宣告售罄。
丽莎笑而不语,她已经过了时时刻刻炫耀哥哥姐姐的年龄,她的朋友只有极少数知道她的姐姐是大名鼎鼎的塔玛拉·霍恩。
和那些傻乎乎站在影院布置的红毯两边,时不时尖叫一声的影迷不同,丽莎没有选择在红毯外面等待明星,而是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放映厅,一边玩儿手机游戏,一边等待电影上映。
因为嘉宾阵容她今天上午吃早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都是她见过的。
没有什么新鲜感。
丽莎听到外面撕心裂肺的尖叫声,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骄傲感。
“啊啊啊啊啊——”影院外,又是一声女高音,丽莎一边玩着手游版《黑暗将逝》,一边在心里吐槽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
——啧,太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