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统一战争
十年前,燕国借着赵国新败,四十五万靑壮被秦国白起所杀,而出兵攻打赵国,要不是老廉颇力挽狂澜,将燕军打败,只怕赵国早就亡国了。
十年后的今天,左小右帮赵王找了个很好的出兵理由:“为十年前被燕国杀死的军人、百姓报仇雪恨!”
经过十年的努力发展和研究,赵国在两年前成功制作出了攻城炮这种利器,当赵国带着三百多门攻城炮到了前线,然后齐齐发射炮弹之后,燕国的军队还以为天神发怒了,吓的屁滚尿流,毫无战心,三两下就被赵国军队打败。
这一战,杀死燕军四千余人,不算多,但俘虏却高达二十万人。如果换在粮食短缺的时候,这些俘虏肯定不能留,因为二十多万人会消耗大量的粮草,这是战胜一方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只能杀俘,但现如今赵军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且赵国方面男丁稀少,这二十万靑壮可是绝好的男丁补充。不过他们毕竟是俘虏,总是要让他们先从劳改犯做起,改造好了才能享受赵国的国民待遇。
总之赵国依靠这一仗,一下子补充了大量人口,且之后更是攻城略地,沿途的燕国城池望风而降,以致赵国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打到了燕国都城,在劝降不成之后,三百多们攻城炮轻松轰开了城门。
因为燕国的权贵没有选择投降,所以进城之后,赵军毫不客气的把这些权贵全都抄家灭族。就此,燕国正式并入赵国领土范围。
不过这场仗只打了不到一个月就灭了一国,让赵王觉得这场仗打的太轻松了,而且不过瘾,所以在酒宴上提起的时候,左小右淡淡的道:“那就继续攻打齐国好了。”
齐国的大量边境和燕赵接壤,而且齐国背靠大海,渔业丰富,而且打下齐国,赵国就彻底掌控了渤海,背靠大海,不管是打渔还是晒盐,都是可以长期稳定的国库收入。当然晒盐之法左小右还没有推广。过去赵国根本不靠海,拿出来也只是便宜那几个沿海国家,他当然不会做资敌的事,但有了燕国和齐国这两个沿海地盘后,左小右就有一大堆赚钱的法子要推向前台了。
和燕国相比,齐国的国力要更强盛一些,想当初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底蕴还是有的,不过遇到了超越时代的攻城大炮,齐国再强也抵挡不住,依旧是不到一个月的工夫,齐国被灭,并入赵国领土范围内。
不过因为这两场仗打的太轻松,太舒服了,赵国完全还有再发动两场战争的实力,于是左小右看了看地图,干脆!把魏国和韩国也一并打下来吧!
打下魏国和韩国,天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赵国坐拥北地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这比虽有秦川之险,但人口不足的秦国,和还未开发过的楚国的总人口还要多。
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楚国其实都属于比较偏远的蛮夷,但因为两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二,这才和中原文化相靠拢,不再被当做蛮夷对待,但认真说起来,赵国占据的领土,才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之地,这样一来,也让赵国占据了绝对的强势地位。
但现在赵国摆明了就是要吃掉周边各国,一统天下。秦国和楚国见了,自是不能坐视不理,但赵国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有着攻城大炮的助攻,魏国和韩国根本没抵挡多久,就被赵国吃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消化的还挺好,没有给秦国和楚国留下任何机会。
赵国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就消灭了四个国家,正面和秦国、楚国鼎足而立,而且赵国经过十年发展,无论是任何一方面都要比秦楚两国强,而且强的多,这让秦楚两国十分惊恐,生怕赵国会顺势出兵,把他们也灭掉。
但两国的人都想多了,赵国就算再强,也只不过发展了十年而已,一口气发动了三场大战,已经达到了赵国可以吸收的极限,总要腾出两三年时间进行消化,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只会把自己撑死。
不过现在天下只剩下赵、秦、楚三国,形势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最要命的是赵国打了三场大胜仗,一口气吸收了大量的顶级人才,有了这些人才的辅助,赵国的底蕴明显要比秦楚两国强的多的多。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们的忠心,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没几个对国家忠诚,为了自己的理念,远走他乡,协助他国变得强大,然后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这些降将、降臣如果不想瞎折腾,他们最好跟着赵国干。
只要是天下的有识之士,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天下十有八九会被赵国统一,要是这帮降将、降臣跑到秦国或楚国,最后却被赵国打败,那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过要想用这些降将、降臣,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思想道德培训,这种事左小右和项少龙都很擅长,于是降将被送到了项少龙那里,降臣被送到了左小右那里,两个人分别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改造,只有改造好了,才能为赵国的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此后三年间,天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谁都知道赵国现在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到一切准备完全,就会对秦国和楚国发动最后的统一之战。按照左小右的战略,赵国首先要对付的是楚国。
首先,秦国有八百里秦川之险,易守难攻,眼下还是进行防御比较好。其次,虽然秦国易守难攻,但秦国也把自己锁死在了山川之地,只需要少量的守军,就能让秦国不敢动弹,这样赵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楚国。而楚国是出了名的人口少,原本的历史上,秦始皇一统天下,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但在那个时候,楚国却不服,并出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壮语。
虽说是豪言壮语,听着让人热血沸腾,但那个‘楚虽三户’,却也暴露了楚国人口实在不怎么多,而且因为领土内的开发有限,所以国力也比较有限。
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秦人口大约5百多万,军队就将近60万;赵国350多万,军队也将近50万;楚国军队军队应该在45-50万之间,依此推算,楚国当时也应该有350万至400万左右的人口,最多也不会超过500万人。
依据一:秦正式大举出兵灭楚时,楚国的国土实际上已经损失了大半。兵员数量只相当战国鼎盛时期的13到12之间。不过为了自卫,楚国对自己国内兵员的征集率应该有所提高。因此,满打满算也是50万左右(正规军差不多只有20万)。兵力、士气、装备上都与秦军相去甚远。不过是面对灭国之灾,楚人终于同仇敌忾了一次罢了。
依据二:在秦灭楚之战中,虽然秦的兵力写明是60万人,而楚国的兵力没有写明,但却明确写了与秦60万人军队对峙的项燕所率领的楚兵为20万人,这应该是楚国的主力部队了。如果以此推算,再加上其他的部队,楚国当时的总兵力也就在45-50万之间。
通查所有古代战争记载,楚国参与的几千次大大小写的战争中,兵力没有一次超过20万人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楚国的后勤能力无法保证它一次动用20万以上的军力。像秦国那样,动用60万兵力,在边境与楚国对峙一年,所耗费的钱、粮都是楚国的实力所无法负担的。
依据三:楚灭前经历两次大战。第一次,秦国将军李信带兵20万。楚出兵25万,将军为项燕。楚军胜。
后王翦顷国之军60万再伐楚国,楚军又临时增军30万,总数量达到55万。是时,楚军新胜,士气高涨,数月间屡次出营挑战,秦军不应。6月后楚国力不支,军大饥,引军东归就食,秦军乘机挑选精锐突击,楚军五战皆败……
出于对历史的了解,左小右知道要打败楚国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打持久战,只要打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自己这边前两充足,不需要消耗多少兵士的生命,就可以让楚国不战而溃。至于秦国……先让他当一段时间的缩头乌龟,慢慢收拾他。
按照左小右提出的战略战术,赵国这边并不需要派出多像样的将领,只需要水准线以上,能防守,能熬就行。而且三年时间,赵国的攻城大炮又多了一千多门,其中五百门被送到了赵国和秦国边境,由项少龙来防御秦军的偷袭。剩下的就被投入到了这次与楚国的作战当中。
其实很多将士不理解,为什么赵国有攻城大炮这种利器,却不和楚国正面硬杠,而要打持久战呢?其实左小右觉得正面硬杠也没问题,但现在赵国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最不怕的就是打消耗战,这一点是楚国的绝对劣势。而楚国人作战勇猛,是战国时期唯一有实力和秦国硬杠的军队,而且后来秦国虽然一统天下,但依旧被楚霸王项羽推翻了,由此可以证明楚军之骁勇善战,这一点赵国的兵将稍显不足,所以没必要去送人头,慢慢打就好。
耗也耗死他。
于是这一年,赵国出兵一百万,楚国出兵八十万,双方屯兵于边境线,浩浩荡荡,一望无际。但赵军早早就挖了战壕,做足了防御工事,摆明了就是要和楚军打消耗战。而楚军不知道赵军要干什么,总是精神紧张的防备着对面,以免赵军会突然袭击。
这可是一百万赵军,不是闹着玩的,哪怕赵军摆明了要打持久战,楚军也不可能放松警惕,每天都会在前线加紧巡逻,防备赵军的突袭。
不过楚军毕竟出动了八十万大军,每天的粮草消耗实在是太惊人了,所以楚军和赵军在边境对峙了十天之后,楚军有点受不了了,于是主动对赵国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结果被赵军的连弩射了个稀里哗啦,丢下数千具尸体狼狈退走。
自此之后,楚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每天的粮草消耗实在是太重了,以楚国目前的国力,勉强可以支持20万楚军打一年的仗,但现在楚军却征召了80万大军,粮草消耗是20万的四倍,也就是说,楚军粮草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如果三个月内不能决出胜负,楚军将不战自溃。相比楚军,赵国这边却又源源不绝的粮草运抵前线,而且将士们吃的还不错,每天三顿饭,虽然不能保证顿顿有肉,却也保证了一天一顿肉。
有了足够充沛的伙食供应,赵军的士气一直非常的高昂,而且为了让楚军八十万大军不撤出一部分,赵军的探子每天都会观察楚军埋锅造饭的总数量,只要察觉到数量不对,就会对楚军发动一轮进攻,逼的楚军只能把刚撤走的军队再调回来。
就这样,楚军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之下,三个月过后,全军粮草被吃光,不战自溃。而赵军看准机会,一路追击,俘虏饥饿楚兵无数,并一路追到了楚国都城。
百万大军压境,楚王绝望之下自尽身亡,就此,经过三个月的消耗战,楚国硬生生被赵国耗死,以最小的代价占据了楚国广袤的领土,国土面积瞬间扩大了一倍以上。而且楚国境内有着大量的未开发之地,这为赵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平台。
到了此时,战国七雄只剩下赵秦两国,天下一统就在眼前。如此巨大的荣耀一直让赵王出于亢奋之中,群臣也开始提前准备未来几年的登基仪式,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一天并没有等太久,因为赵王已经迫不及待,所以赵国只用了一年时间,只是将楚国大概消化之后,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对秦国发动了最终的统一之战。
十年后的今天,左小右帮赵王找了个很好的出兵理由:“为十年前被燕国杀死的军人、百姓报仇雪恨!”
经过十年的努力发展和研究,赵国在两年前成功制作出了攻城炮这种利器,当赵国带着三百多门攻城炮到了前线,然后齐齐发射炮弹之后,燕国的军队还以为天神发怒了,吓的屁滚尿流,毫无战心,三两下就被赵国军队打败。
这一战,杀死燕军四千余人,不算多,但俘虏却高达二十万人。如果换在粮食短缺的时候,这些俘虏肯定不能留,因为二十多万人会消耗大量的粮草,这是战胜一方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只能杀俘,但现如今赵军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且赵国方面男丁稀少,这二十万靑壮可是绝好的男丁补充。不过他们毕竟是俘虏,总是要让他们先从劳改犯做起,改造好了才能享受赵国的国民待遇。
总之赵国依靠这一仗,一下子补充了大量人口,且之后更是攻城略地,沿途的燕国城池望风而降,以致赵国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打到了燕国都城,在劝降不成之后,三百多们攻城炮轻松轰开了城门。
因为燕国的权贵没有选择投降,所以进城之后,赵军毫不客气的把这些权贵全都抄家灭族。就此,燕国正式并入赵国领土范围。
不过这场仗只打了不到一个月就灭了一国,让赵王觉得这场仗打的太轻松了,而且不过瘾,所以在酒宴上提起的时候,左小右淡淡的道:“那就继续攻打齐国好了。”
齐国的大量边境和燕赵接壤,而且齐国背靠大海,渔业丰富,而且打下齐国,赵国就彻底掌控了渤海,背靠大海,不管是打渔还是晒盐,都是可以长期稳定的国库收入。当然晒盐之法左小右还没有推广。过去赵国根本不靠海,拿出来也只是便宜那几个沿海国家,他当然不会做资敌的事,但有了燕国和齐国这两个沿海地盘后,左小右就有一大堆赚钱的法子要推向前台了。
和燕国相比,齐国的国力要更强盛一些,想当初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底蕴还是有的,不过遇到了超越时代的攻城大炮,齐国再强也抵挡不住,依旧是不到一个月的工夫,齐国被灭,并入赵国领土范围内。
不过因为这两场仗打的太轻松,太舒服了,赵国完全还有再发动两场战争的实力,于是左小右看了看地图,干脆!把魏国和韩国也一并打下来吧!
打下魏国和韩国,天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赵国坐拥北地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这比虽有秦川之险,但人口不足的秦国,和还未开发过的楚国的总人口还要多。
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楚国其实都属于比较偏远的蛮夷,但因为两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二,这才和中原文化相靠拢,不再被当做蛮夷对待,但认真说起来,赵国占据的领土,才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之地,这样一来,也让赵国占据了绝对的强势地位。
但现在赵国摆明了就是要吃掉周边各国,一统天下。秦国和楚国见了,自是不能坐视不理,但赵国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有着攻城大炮的助攻,魏国和韩国根本没抵挡多久,就被赵国吃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消化的还挺好,没有给秦国和楚国留下任何机会。
赵国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就消灭了四个国家,正面和秦国、楚国鼎足而立,而且赵国经过十年发展,无论是任何一方面都要比秦楚两国强,而且强的多,这让秦楚两国十分惊恐,生怕赵国会顺势出兵,把他们也灭掉。
但两国的人都想多了,赵国就算再强,也只不过发展了十年而已,一口气发动了三场大战,已经达到了赵国可以吸收的极限,总要腾出两三年时间进行消化,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只会把自己撑死。
不过现在天下只剩下赵、秦、楚三国,形势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最要命的是赵国打了三场大胜仗,一口气吸收了大量的顶级人才,有了这些人才的辅助,赵国的底蕴明显要比秦楚两国强的多的多。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们的忠心,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没几个对国家忠诚,为了自己的理念,远走他乡,协助他国变得强大,然后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这些降将、降臣如果不想瞎折腾,他们最好跟着赵国干。
只要是天下的有识之士,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天下十有八九会被赵国统一,要是这帮降将、降臣跑到秦国或楚国,最后却被赵国打败,那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过要想用这些降将、降臣,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思想道德培训,这种事左小右和项少龙都很擅长,于是降将被送到了项少龙那里,降臣被送到了左小右那里,两个人分别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改造,只有改造好了,才能为赵国的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此后三年间,天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谁都知道赵国现在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到一切准备完全,就会对秦国和楚国发动最后的统一之战。按照左小右的战略,赵国首先要对付的是楚国。
首先,秦国有八百里秦川之险,易守难攻,眼下还是进行防御比较好。其次,虽然秦国易守难攻,但秦国也把自己锁死在了山川之地,只需要少量的守军,就能让秦国不敢动弹,这样赵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楚国。而楚国是出了名的人口少,原本的历史上,秦始皇一统天下,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但在那个时候,楚国却不服,并出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壮语。
虽说是豪言壮语,听着让人热血沸腾,但那个‘楚虽三户’,却也暴露了楚国人口实在不怎么多,而且因为领土内的开发有限,所以国力也比较有限。
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秦人口大约5百多万,军队就将近60万;赵国350多万,军队也将近50万;楚国军队军队应该在45-50万之间,依此推算,楚国当时也应该有350万至400万左右的人口,最多也不会超过500万人。
依据一:秦正式大举出兵灭楚时,楚国的国土实际上已经损失了大半。兵员数量只相当战国鼎盛时期的13到12之间。不过为了自卫,楚国对自己国内兵员的征集率应该有所提高。因此,满打满算也是50万左右(正规军差不多只有20万)。兵力、士气、装备上都与秦军相去甚远。不过是面对灭国之灾,楚人终于同仇敌忾了一次罢了。
依据二:在秦灭楚之战中,虽然秦的兵力写明是60万人,而楚国的兵力没有写明,但却明确写了与秦60万人军队对峙的项燕所率领的楚兵为20万人,这应该是楚国的主力部队了。如果以此推算,再加上其他的部队,楚国当时的总兵力也就在45-50万之间。
通查所有古代战争记载,楚国参与的几千次大大小写的战争中,兵力没有一次超过20万人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楚国的后勤能力无法保证它一次动用20万以上的军力。像秦国那样,动用60万兵力,在边境与楚国对峙一年,所耗费的钱、粮都是楚国的实力所无法负担的。
依据三:楚灭前经历两次大战。第一次,秦国将军李信带兵20万。楚出兵25万,将军为项燕。楚军胜。
后王翦顷国之军60万再伐楚国,楚军又临时增军30万,总数量达到55万。是时,楚军新胜,士气高涨,数月间屡次出营挑战,秦军不应。6月后楚国力不支,军大饥,引军东归就食,秦军乘机挑选精锐突击,楚军五战皆败……
出于对历史的了解,左小右知道要打败楚国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打持久战,只要打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自己这边前两充足,不需要消耗多少兵士的生命,就可以让楚国不战而溃。至于秦国……先让他当一段时间的缩头乌龟,慢慢收拾他。
按照左小右提出的战略战术,赵国这边并不需要派出多像样的将领,只需要水准线以上,能防守,能熬就行。而且三年时间,赵国的攻城大炮又多了一千多门,其中五百门被送到了赵国和秦国边境,由项少龙来防御秦军的偷袭。剩下的就被投入到了这次与楚国的作战当中。
其实很多将士不理解,为什么赵国有攻城大炮这种利器,却不和楚国正面硬杠,而要打持久战呢?其实左小右觉得正面硬杠也没问题,但现在赵国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最不怕的就是打消耗战,这一点是楚国的绝对劣势。而楚国人作战勇猛,是战国时期唯一有实力和秦国硬杠的军队,而且后来秦国虽然一统天下,但依旧被楚霸王项羽推翻了,由此可以证明楚军之骁勇善战,这一点赵国的兵将稍显不足,所以没必要去送人头,慢慢打就好。
耗也耗死他。
于是这一年,赵国出兵一百万,楚国出兵八十万,双方屯兵于边境线,浩浩荡荡,一望无际。但赵军早早就挖了战壕,做足了防御工事,摆明了就是要和楚军打消耗战。而楚军不知道赵军要干什么,总是精神紧张的防备着对面,以免赵军会突然袭击。
这可是一百万赵军,不是闹着玩的,哪怕赵军摆明了要打持久战,楚军也不可能放松警惕,每天都会在前线加紧巡逻,防备赵军的突袭。
不过楚军毕竟出动了八十万大军,每天的粮草消耗实在是太惊人了,所以楚军和赵军在边境对峙了十天之后,楚军有点受不了了,于是主动对赵国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结果被赵军的连弩射了个稀里哗啦,丢下数千具尸体狼狈退走。
自此之后,楚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每天的粮草消耗实在是太重了,以楚国目前的国力,勉强可以支持20万楚军打一年的仗,但现在楚军却征召了80万大军,粮草消耗是20万的四倍,也就是说,楚军粮草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如果三个月内不能决出胜负,楚军将不战自溃。相比楚军,赵国这边却又源源不绝的粮草运抵前线,而且将士们吃的还不错,每天三顿饭,虽然不能保证顿顿有肉,却也保证了一天一顿肉。
有了足够充沛的伙食供应,赵军的士气一直非常的高昂,而且为了让楚军八十万大军不撤出一部分,赵军的探子每天都会观察楚军埋锅造饭的总数量,只要察觉到数量不对,就会对楚军发动一轮进攻,逼的楚军只能把刚撤走的军队再调回来。
就这样,楚军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之下,三个月过后,全军粮草被吃光,不战自溃。而赵军看准机会,一路追击,俘虏饥饿楚兵无数,并一路追到了楚国都城。
百万大军压境,楚王绝望之下自尽身亡,就此,经过三个月的消耗战,楚国硬生生被赵国耗死,以最小的代价占据了楚国广袤的领土,国土面积瞬间扩大了一倍以上。而且楚国境内有着大量的未开发之地,这为赵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平台。
到了此时,战国七雄只剩下赵秦两国,天下一统就在眼前。如此巨大的荣耀一直让赵王出于亢奋之中,群臣也开始提前准备未来几年的登基仪式,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一天并没有等太久,因为赵王已经迫不及待,所以赵国只用了一年时间,只是将楚国大概消化之后,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对秦国发动了最终的统一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