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明治维新(5)
“鄙人三井高遂,阁下可是大清的商人?”他用的是生疏的中国话,在这个时期,商人们总是会愿意学些中国话,一方面提高身份,另一方面也容易与华人商埠交流,直到甲午战争中国输的一干二净,日本人才开始转头西方怀抱,选了个新的效法目标。
黄宣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保持着倨傲的态度。
这是每个世家子弟的必修课。
不过,现在的日本人,对中国已经很少有畏惧和崇拜的感情了,若非如此,这一群武士也不至于轰然而上,但这叫三井高遂的家伙并没有再说话,而是就这样看着黄宣,让小黄同学有些不太自在了。
和这些商人们比心眼,他还弱了一些。
旁边一个矮胖的商人站了起来,扬着声,用关东话道:“看在你是外国商人的份上,跪下行礼后,就可以离开了。”
他长着典型的日本式朝天鼻,嘴也翘了起来,脸骨是瘦小的,所以腮两边的肉都耷拉了下来,硬是让他长出个圆脸,他这么一喊,整个脸上的肉都在抖动。
黄宣不屑的哼了一声,却正好从与三井高遂的对视中解脱出来,他踢开脚下的两个人,蹭蹭的就跨上了高台。
这是专门给有身份的人准备的看台,比演员们表演的台子还要高些,看人要俯视,却不知道是否真的能看清楚。
几个上来阻拦的武士被典韦拨走了,黄宣面对面的站在一群富商们面前,对着那胖子道:“你现在可以给我道歉了。”
对方很自然的骂了起来,洛林没有翻译,黄宣也不想知道,给了他一指头,想了想,又道:“给你2万块钱的吧。”
这人摇摇摆摆的要跌了下去,黄宣一把扶住他,再松开手,就看着他抖颤着跪了下来,人显是没有意识了,在场诸人惊惧的看着黄宣的手,就连三井高遂,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说起日本的商人,他们的崛起,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在幕府时期,无论武士还是大名,他们的财产和俸禄都是粮食,并且土地不能随便买卖与转手,按照学界的说法,这就是所谓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了。
故而,武士阶层只能领取既定的稻米作为俸禄,不管是50石也罢,100万石也罢,这些粮食总不能都用来吃,而按照规定,武士们是不能贩卖这些商品的。
于是,所有人都与商人们来交换东西,不仅是普通武士,就连大名也不例外。
不仅如此,大名和武士们经常会缺钱,花去了哪里姑且不论,但若是想要借贷,就是一定要去寻商人们的,所以现代人都说,日本幕府后期是与西方极其相像的,由于掌握着政权的大名们缺钱,他们就必须向掌握着经济大权的商人们妥协,从而让商人们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打个简单的比喻,大名a想要进攻大名b,但是他没钱了,所以向本地商人a借贷了一笔,签下了合约,许诺之后还钱,并给予商人a武士的身份。战争结束后,大名a胜利了,这个时候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想办法吞了商人a,钱自然不用还了,要么就如实还钱。
在开始的阶段,很多大名会选择第一个方法,但不用太久,这些大名就会发现,再也没有商人借钱给他们了。
于是,得到商人们资金支持的大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可是,若是选择第二种方式,直接还钱的话,对很多大名而言却又是困难的,因为他的钱都花在了战争中,而收益——主要是田租,还没有得到。
于是,他们要不按照商人们的要求攻打其他的大名,要么就得给予政策上的优待,然后再用实物还贷。
到了后来,商人们通过经销大名的实物,收支出纳汇总货币等业务,从中谋取暴利,逐渐积累社会上的大量财富。简单的说,就是掌握了整个国度的商品渠道,金融资本,并且不受限制的发展,这样的商人们,怎么可能不富裕。
所以到了宽政年间(1790年),就有人说:“日本国富的十六分之十五,被商人所收,十六分之一,被武家所收。”
等到倒幕派和幕府派决斗的时候,商人们更是成了决定性的力量。
天皇军之所以能够用5000名士兵打败幕府军的1.5万人,其战场上的主要因素在于:新式武器的应用,而英国人之所以愿意提供新式武器给倒幕军而不是幕府军,在于倒幕军可以拿的出钱,而幕府军则没有这么多的军费。
结果,又是一次政权的更替。
正是因为在明治维新中,三井、三菱等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投资,最终方才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成为日本的六大财团之首,而现在站在黄宣面前的,正是三井兑换店的老板,三井高遂。
黄宣向四周看了看,道:“这里都是大阪最有名的商人?”
“没错。”一旁的一个中年人笑笑,他梳了个武士的发髻,但仍然穿着普通商人的蓝色布衣。
黄宣注意到,他不仅坐在三井高遂之旁,而且穿着远比其他人随便。
这就像是看新闻联播的领导出行,秘书、保镖、低级官员永远穿的笔挺,而总理主席,就一定是休闲装了。黄宣淡淡一笑,道:“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先生一说本就源自日本,不过也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事情了,不知洛林将之翻成了“足下”还是“阁下”,但看这厮笑容满面,当知是个好话。
这厮笑笑,道:“在下岩崎弥太郎。”
黄宣肃然起敬。
不提国籍问题,仅仅就事论事,这位岩崎弥太郎也是他所熟悉的,因为这位正是日本最大财团,三菱财团的创始人。
再过3年,他将会成为土佐藩藏屋敷(负责储藏并贩卖来自各地方大名的货物的组织)中99家商会的领袖,从此开始三菱财阀之路。
张馨仪不止一次的提到这个名字,黄宣由不得缩了缩手,道:“您为何会在大阪?”
岩崎弥太郎没有回答,而是转问道:“你知道我?”现在的三井高遂可要比他有名的多。
黄宣没有多做恭维,而是向四周看看,笑道:“倒幕军胜利,各位似乎很开心哪?”他心里真正想的却是,这里竟然又被倒幕军占领了。
粗粗算来,时间已经提前了大半个月了。
三井高遂眯着眼睛看着黄宣,有些摸不清他的路数,高调出场,再加上神乎其神的将一群武士击倒,理应不是个小人物,可要说他的目的,却又有些让人难以猜度了。
现在可是个敏感时期,倒幕军依靠英国人的力量,而幕府军,实际上已经投靠了法国人,所以就像是在欧洲的势力分配中一样,英国人的力量还是要强大一些。
可是,站在他今天的位置上来看,幕府军也不是一定会输。
只要幕府将军能拿出让外国人满意的方案,这些有奶就是娘的家伙,反而可能更喜欢有些纷乱的场面。
特别是在军火商游荡的时期。
岩崎弥太郎长了一双小眼睛,绿豆大小,嵌在略微有些鼓出的眼眶中,形象并不如何好看,但却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他见三井高遂没有回话,于是说道:“天皇理应是日本的最高统治,幕府不得人心。”
如果是个武士,一定会喊些口号出来,更不会去说什么“理应是最高统治”的话,只有那些接受了西洋思想人,才会这样考虑问题。
黄宣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还未等他再说话,旁边另一个略胖的年轻人却道:“清朝的使者,总不会只有两个人吧。”
三井高遂立刻瞪了他一眼。
黄宣恍然大悟,他始终在想,为何这些日本人的眼神如此奇怪,现在终于明白了原因。
他们竟然在怀疑,自己是清朝的使者。
这也怪不得日本人了。
在整个明治维新中,总是有些日本人在考虑,大清朝会不会插手,就像是清朝不了解日本一样,日本实际上也并不很了解清朝,特别是这些刚刚上台的倒幕派,他们还没有和清朝的高层接触过,也因此,始终在顾虑这样一个问题: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都在日本这片土地上斗法,清朝人怎么可能不来呢。
然而,清朝人的确没有来。
1868年,满族主子们才刚刚解决了太平天国的问题,这个时候,哪里来得及关注这不是藩国的藩国呢。
黄宣简直想要亲这胖小伙一个,他其实也是极聪明的,也许再过上两天,也能想到大清朝这张虎皮,不过等到那个时候,恐怕一切都太晚了。
几乎是淫笑了两下,黄宣伸手拉过典韦,大声道:“我本是大清宣慰大臣李鸿章次使,这一次趟前来,本是给李大人打前站,不幸遇到海难。”李鸿章这刻还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听过他的人,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多,黄宣说话声情并茂,言辞并不悲切,反而有些朝廷世家的味道。
他的年纪还是太小了,若说自己是大臣,根本就是个笑话,即便如此,三井等人也是不会相信的,但怀疑归怀疑,在场的都是商人,三井高遂抱着不得罪外国人的想法,作了个揖,道:“您是……”
“黄宣。”小黄同学得意洋洋的笑着,向周围打了个拱,三井高遂等于是大阪的商界老大,只要他把这个揖做了下来,对他而言,也就足够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18wenk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黄宣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保持着倨傲的态度。
这是每个世家子弟的必修课。
不过,现在的日本人,对中国已经很少有畏惧和崇拜的感情了,若非如此,这一群武士也不至于轰然而上,但这叫三井高遂的家伙并没有再说话,而是就这样看着黄宣,让小黄同学有些不太自在了。
和这些商人们比心眼,他还弱了一些。
旁边一个矮胖的商人站了起来,扬着声,用关东话道:“看在你是外国商人的份上,跪下行礼后,就可以离开了。”
他长着典型的日本式朝天鼻,嘴也翘了起来,脸骨是瘦小的,所以腮两边的肉都耷拉了下来,硬是让他长出个圆脸,他这么一喊,整个脸上的肉都在抖动。
黄宣不屑的哼了一声,却正好从与三井高遂的对视中解脱出来,他踢开脚下的两个人,蹭蹭的就跨上了高台。
这是专门给有身份的人准备的看台,比演员们表演的台子还要高些,看人要俯视,却不知道是否真的能看清楚。
几个上来阻拦的武士被典韦拨走了,黄宣面对面的站在一群富商们面前,对着那胖子道:“你现在可以给我道歉了。”
对方很自然的骂了起来,洛林没有翻译,黄宣也不想知道,给了他一指头,想了想,又道:“给你2万块钱的吧。”
这人摇摇摆摆的要跌了下去,黄宣一把扶住他,再松开手,就看着他抖颤着跪了下来,人显是没有意识了,在场诸人惊惧的看着黄宣的手,就连三井高遂,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说起日本的商人,他们的崛起,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在幕府时期,无论武士还是大名,他们的财产和俸禄都是粮食,并且土地不能随便买卖与转手,按照学界的说法,这就是所谓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了。
故而,武士阶层只能领取既定的稻米作为俸禄,不管是50石也罢,100万石也罢,这些粮食总不能都用来吃,而按照规定,武士们是不能贩卖这些商品的。
于是,所有人都与商人们来交换东西,不仅是普通武士,就连大名也不例外。
不仅如此,大名和武士们经常会缺钱,花去了哪里姑且不论,但若是想要借贷,就是一定要去寻商人们的,所以现代人都说,日本幕府后期是与西方极其相像的,由于掌握着政权的大名们缺钱,他们就必须向掌握着经济大权的商人们妥协,从而让商人们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打个简单的比喻,大名a想要进攻大名b,但是他没钱了,所以向本地商人a借贷了一笔,签下了合约,许诺之后还钱,并给予商人a武士的身份。战争结束后,大名a胜利了,这个时候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想办法吞了商人a,钱自然不用还了,要么就如实还钱。
在开始的阶段,很多大名会选择第一个方法,但不用太久,这些大名就会发现,再也没有商人借钱给他们了。
于是,得到商人们资金支持的大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可是,若是选择第二种方式,直接还钱的话,对很多大名而言却又是困难的,因为他的钱都花在了战争中,而收益——主要是田租,还没有得到。
于是,他们要不按照商人们的要求攻打其他的大名,要么就得给予政策上的优待,然后再用实物还贷。
到了后来,商人们通过经销大名的实物,收支出纳汇总货币等业务,从中谋取暴利,逐渐积累社会上的大量财富。简单的说,就是掌握了整个国度的商品渠道,金融资本,并且不受限制的发展,这样的商人们,怎么可能不富裕。
所以到了宽政年间(1790年),就有人说:“日本国富的十六分之十五,被商人所收,十六分之一,被武家所收。”
等到倒幕派和幕府派决斗的时候,商人们更是成了决定性的力量。
天皇军之所以能够用5000名士兵打败幕府军的1.5万人,其战场上的主要因素在于:新式武器的应用,而英国人之所以愿意提供新式武器给倒幕军而不是幕府军,在于倒幕军可以拿的出钱,而幕府军则没有这么多的军费。
结果,又是一次政权的更替。
正是因为在明治维新中,三井、三菱等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投资,最终方才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成为日本的六大财团之首,而现在站在黄宣面前的,正是三井兑换店的老板,三井高遂。
黄宣向四周看了看,道:“这里都是大阪最有名的商人?”
“没错。”一旁的一个中年人笑笑,他梳了个武士的发髻,但仍然穿着普通商人的蓝色布衣。
黄宣注意到,他不仅坐在三井高遂之旁,而且穿着远比其他人随便。
这就像是看新闻联播的领导出行,秘书、保镖、低级官员永远穿的笔挺,而总理主席,就一定是休闲装了。黄宣淡淡一笑,道:“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先生一说本就源自日本,不过也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事情了,不知洛林将之翻成了“足下”还是“阁下”,但看这厮笑容满面,当知是个好话。
这厮笑笑,道:“在下岩崎弥太郎。”
黄宣肃然起敬。
不提国籍问题,仅仅就事论事,这位岩崎弥太郎也是他所熟悉的,因为这位正是日本最大财团,三菱财团的创始人。
再过3年,他将会成为土佐藩藏屋敷(负责储藏并贩卖来自各地方大名的货物的组织)中99家商会的领袖,从此开始三菱财阀之路。
张馨仪不止一次的提到这个名字,黄宣由不得缩了缩手,道:“您为何会在大阪?”
岩崎弥太郎没有回答,而是转问道:“你知道我?”现在的三井高遂可要比他有名的多。
黄宣没有多做恭维,而是向四周看看,笑道:“倒幕军胜利,各位似乎很开心哪?”他心里真正想的却是,这里竟然又被倒幕军占领了。
粗粗算来,时间已经提前了大半个月了。
三井高遂眯着眼睛看着黄宣,有些摸不清他的路数,高调出场,再加上神乎其神的将一群武士击倒,理应不是个小人物,可要说他的目的,却又有些让人难以猜度了。
现在可是个敏感时期,倒幕军依靠英国人的力量,而幕府军,实际上已经投靠了法国人,所以就像是在欧洲的势力分配中一样,英国人的力量还是要强大一些。
可是,站在他今天的位置上来看,幕府军也不是一定会输。
只要幕府将军能拿出让外国人满意的方案,这些有奶就是娘的家伙,反而可能更喜欢有些纷乱的场面。
特别是在军火商游荡的时期。
岩崎弥太郎长了一双小眼睛,绿豆大小,嵌在略微有些鼓出的眼眶中,形象并不如何好看,但却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他见三井高遂没有回话,于是说道:“天皇理应是日本的最高统治,幕府不得人心。”
如果是个武士,一定会喊些口号出来,更不会去说什么“理应是最高统治”的话,只有那些接受了西洋思想人,才会这样考虑问题。
黄宣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还未等他再说话,旁边另一个略胖的年轻人却道:“清朝的使者,总不会只有两个人吧。”
三井高遂立刻瞪了他一眼。
黄宣恍然大悟,他始终在想,为何这些日本人的眼神如此奇怪,现在终于明白了原因。
他们竟然在怀疑,自己是清朝的使者。
这也怪不得日本人了。
在整个明治维新中,总是有些日本人在考虑,大清朝会不会插手,就像是清朝不了解日本一样,日本实际上也并不很了解清朝,特别是这些刚刚上台的倒幕派,他们还没有和清朝的高层接触过,也因此,始终在顾虑这样一个问题: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都在日本这片土地上斗法,清朝人怎么可能不来呢。
然而,清朝人的确没有来。
1868年,满族主子们才刚刚解决了太平天国的问题,这个时候,哪里来得及关注这不是藩国的藩国呢。
黄宣简直想要亲这胖小伙一个,他其实也是极聪明的,也许再过上两天,也能想到大清朝这张虎皮,不过等到那个时候,恐怕一切都太晚了。
几乎是淫笑了两下,黄宣伸手拉过典韦,大声道:“我本是大清宣慰大臣李鸿章次使,这一次趟前来,本是给李大人打前站,不幸遇到海难。”李鸿章这刻还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听过他的人,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多,黄宣说话声情并茂,言辞并不悲切,反而有些朝廷世家的味道。
他的年纪还是太小了,若说自己是大臣,根本就是个笑话,即便如此,三井等人也是不会相信的,但怀疑归怀疑,在场的都是商人,三井高遂抱着不得罪外国人的想法,作了个揖,道:“您是……”
“黄宣。”小黄同学得意洋洋的笑着,向周围打了个拱,三井高遂等于是大阪的商界老大,只要他把这个揖做了下来,对他而言,也就足够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18wenk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